我有阅读过大作家们的经验,最能借鉴的一些比如:纳博科夫的卡片写作法,将内容分块并进行自由组合减少了我对开始以及计划的畏惧——写作就像吃小零食一样任意;另外一些作家则不断敲打着我习惯的重要性,“写作需要每天坚持,逼着自己在白纸前拿着笔坐上半小时,文字就出来了”——当然,这在我的实战经验中则变成了脑内坚持,我在过去的几年里总会在脑内不断提醒自己:“看看你把时间都浪费在哪里了?你怎么还没写些东西?!”,接着我就会感到羞愧。当然这种批判和羞愧完全没有落地到行动层面,尽管它只是一种思维上的责备,当这种思维堆叠到每天都出现时——也就是当我几乎每天都会有想到这件事情时,那么它也轻轻跨出一只脚踩进现实之中。是的,就在这种越来越频繁的自责中,我的手也开始参与到了这场小零食之战中。
然后我就开始习惯于思考写作了。当然,这期间我对写作的尝试其实一直都有更迭,并且我对写作的心理预期在不断放低。我创建了一个新的账号用来自由阐发自己的想法——哪怕仅仅是想法,然后将那些想法用一些漂亮而精细的语言讲出来也算。同时,一学期的课程论文在我这儿也算一种写作尝试,将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程论文并发表在公共平台上对我来说是种鼓舞。除此之外,作为一名软件爱好者,我斥资购买了永久的typora的使用资格(也就是现在我正在写的这玩意儿),并兴致冲冲地修改了几个适合我的css样式。最后,就在前段时间,我的朋友送给了我一本可爱的随记本,而我也正好购入一只美丽的钢笔——这么多可爱的实体或虚拟物品都在激励着我迈向它——写作!
灵感的起点:一本漂亮的随记本以及一只流淌出墨蓝色汁水的钢笔
写作本不应该是痛苦的。它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这我知道。并且,我当然在很多时候拥有很多想法并将那些想法记录下来,记录想法或通过书写的方式厘清思考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费力的事情。
但仅仅是想法,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更算是反思,与写作仍充满区别。我想做大的区别在于,想法是依附于我的,而作品不是,作品是独立的。对生活进行反思≠进行创作。
但总之,跳过这些挤牙膏环节,我开始了。我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写作上产生转变这件事,正如标题所言,就是由一本朋友送我的漂亮的随记本以及一只钢笔开启的。
如果在此暂停,对以上这个事实再度进行发散的话,就会在“意义与动机”这个话题上发现一个神奇的颠倒。很多时候,对我而言,开始做一件事情(并且那往往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指的是在价值层面可以被肯定)的动机很多时候都来源于外部刺激——漂亮的颜色、简洁的外形、清脆的声音……任何刺激我多巴胺的东西,而这些不断变化的东西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直接对我进行开始行动的激励作用。而有关意义,它更像一个否定层面的终止符——它总是决定着结束,而不是开始。
Writing as a roguelike:空白页其实是最小的行动阻尼
在说这个方法之前,我觉得首先有必要拆解以下“写什么”这件事,关于写作的具体定义实际上影响了“怎么写”的具体步骤。甚至可以说,不同的写作方式(或者说思考方式)实际上延伸出各不相同的写作风格。
写作起源于一个想法,接着就是对想法的扩展,再接着就是对想法的修改与重新排列。
所以实际上,写作是一个不断编辑(edit)想法的过程。作品会在一次次编辑中变得更饱满而完善。
哈哈,看到这里感觉被骗了,“请问这是什么高明的方式吗?”(随机模拟一位读者的内心os)
不要急,因为,当我发现我无法开始写作,并不是真的仅仅困惑于最初想法的产生——我困惑的其实是有关想法的扩展与完善!同时,由于我是通过纸质本记录我的想法,我往往害怕于后来的想法打断前面的想法。
2.当我第二次对我最初的想法产生思考时,我选择启用新的一页重新写我的想法。
这两页之间也许间隔了许多其他的东西,但没关系,只要给这两页想法的标题命上相同的名字就好——以示标记。这里的诀窍在于:1.在后一次写作时,我不会继续选择第一次写下想法的那页写作;2.而在前一次写作时,我又不需要顾虑后续的想法而想方设法着留有余地(字面意思)。
我不害怕开始,因为每一次想法的编辑都是一次全新的开始。同时我又不害怕结束,因为下一次的编辑又不需要考虑到现有的内容——我的思维负担在此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而这正是我需要的。
在每一个版本的编辑时,我都会重启草稿——毕竟这只是写作的初步阶段,其实并没那么多内容可言。而每次重头开始写作对idea本身就是一种熟悉。我在第三第四遍编辑我的想法时,某些主干的idea实际上已经熟稔于心了。而旁支末节的idea则优惠保留在每次书写中不会被我删除,所以我也无需考虑丢失或重新拾回的情况。
这就好像一种roguelike的思路——不断重头开始,并在脑内不断积累经验。
我的随记本很小,而当我在面对新的空白页时,我不会感到恐惧,因为我知道下一次我可以重新来过。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