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下内容为小组成员共同创作的产物,原作者署名请参见文末】
注:本文初始写作日期为 2021 年 2 月末,机核版本有部分概念修订
By Mu Jung
目前我们所讨论的「Lolita风尚」或者「Lolita风格服装」,在中文互联网上可查阅到的公开资料中,对其起源和定义上大多语焉不详,包括百度百科上,也是硬生生强掰了一个不知所云的定义:
我们最早听到的洛丽塔,是一本小说的名字和一位12岁少女的名字,当“洛丽塔”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将洛丽塔作为可爱少女的代名词,统一将14岁以下的女孩称为“洛丽塔代”,而且态度变成“女郎强穿少女装”,即成熟女人对青涩女孩的向往。 而几乎所有东方型的“洛丽塔”,都以电影《下妻物语》里的宫廷娃娃作为标准来打扮自己。港版“洛丽塔”由此而来,而惯于向香港取经的粤版洛丽塔也一样。洛丽塔年龄集中在13-25岁,她们并不存在要拼命装嫩的需要,更多时候她们追求的是一种崭新的衣着态度,和寻求美好不一般的生活方式。
热知识:百度百科也好,搜狗百科也罢,乃至于维基百科,是「任何人」都可以编写的开放式平台,维基百科相对较好,有一个成熟的志愿者团队在维护内容,百度百科除了少数「被锁定」的专业类目,大多数词条的内容都是开放编辑的…
参考百度百科官方发布的声明:
援引自『特斯拉刹车门事件-特斯拉公关总监陶琳』个人资料,注意看第一条
与其称呼为「Lolita服装」,本着相对专业和学术的角度出发,其实应该称之为「Lolita风尚」,那我们接下来聊聊「Lolita风尚」形成的前世今生。
如今我们概念中的「Lolita风尚」,基本是以「洋装」(下文会有详细描述)为基础,参考自文艺复兴后欧洲各时代女装的元素和特点,结合现代审美并重新结构后形成的一种特殊服装风格。目前较常见的参考风格包括但不局限于「洛可可风格」、「巴洛克风格」、「维多利亚风格」等。
「Lolita风尚」这个说法的具体形成起源于何时几乎已经不可考。但「Lolita风尚」的起源地是日本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起源时间大致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在90年代蔚然成风,并且开始成体系的为大众群体所熟识。
任何时尚风格乃至消费主义的观念改变,都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具体进行分析。
1960年起,日本启动为期十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年12月正式启动至197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法国和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国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中产阶级」群体扩大,大众消费时代到来。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等现代家电快速普及。同时,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也开始在美国市场大卖,并大大抢占了原有美国本土品牌汽车的市场地位。
「Made In Japan」的产品开始占领全球市场。 一转眼,到1985年的时候,日本已经取代了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有钱到三菱地产都准备收购纽约时代广场的地标性建筑「洛克菲勒中心」了…
而此时的日本国内,消费主义浪潮高企,经济腾飞让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各种新思潮新尝试开始大量出现,而许多我们所熟识的「三坑」中的概念,其实都是在这个时间段里诞生的。
比如,「Loliata」风格,比如「JK」中的「不良」概念(这是另外一篇,仔细说说从暴走族飞机头到喧哗上等和夜露死苦的故事)。
「Loliata」风格的服装,其实最初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则可以追溯到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大踏步向西方学习的这一过程。
彼时,与日本传统服饰「和服」相对应,将西洋(欧洲)起源的服饰称呼为「洋服」。
而「和服」与「洋服」在日本的定义都是「较正式的服装」或「礼服」。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皇室的官方服饰一直是「洋服」,在部分特定场合(神事)如祭祀、婚礼等场合为「和服」。
皇室男性早先参考欧洲王室,会使用「军礼服」作为正式服装。(鉴于这部分军礼服照片能找到的要么是大正,要么是昭和,我就不把这俩战犯的照片放上来了…)
试图全盘西化的日本,「洋服」或者说「洋装」,天生就是高人一等的。而针对女性的「洋装」或者说「洋服」,在通常语境下更接近汉语中的「礼服」。
昭和天皇生母贞明皇后的标准像,可以看到是以「洋服」出镜而非传统「和服」
放弃使用本民族(大和民族)的传统服装「和服」作为官方服饰,而是选择使用「夷」(你没看错,明治维新前日本称呼西洋来客的说法和我国一样,也是「夷」)的「洋服」作为正式服饰,还是跟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说法有关—「全盘西化」与「脱亚入欧」。
我们不妨将「全盘西化」视作日本人周期性的学习狂欢,上一个时代(平安时代)全盘学习我国,大量派出遣唐使,乃至兴建平安京。在「黑船来袭」后,伴随着德川幕府的倒台,彼时的日本将学习的对象换成了当时的西洋诸国。
其实日本比我国更早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避免挨打的办法就是「全盘否定自己既有的一切,并向先进者学习」。但与其说日本是在「学习」,不如说是一股脑的「拷贝 / Copy」。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岛国生存危机」和「民族不自信」的另一重表现。
「黑船来袭」
1853年(嘉永6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佩里(Matthew Perry)率领四艘军舰航行至江户湾,以武力威胁德川幕府开国。
这被视作日本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性事件。
「脱亚入欧」这一说法的提出者是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其于20多岁时多次出访欧洲和美国,并将其欧美的所见所闻写成「西洋事情」、「西洋导游」和「西洋衣食住」。这三部书对当时的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明论概略」
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脱亚论」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 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在二十一世纪上半叶的现在回首看去,不难发现11 区在过去将近 150 年里确实不断在往着这个方向猪突猛进。
顺带挂他一下,第一个提出「支那」这个侮辱性说法的人就是他。
其实不难看出,无论是「全盘西化」也好,「脱亚入欧」也罢,这两个说法的背后都是四个字—「拿来主义」。
简单来说,就是「先抄了再说」,至于其他的等后面再说。
举个例子,上世纪70年代开始「Made In Japan」的产品开始行销全球时,最初收获的说法就是「Copy Cat」,换成大家现在所熟悉的说法,就是「山寨」。
彼时的全球第一山寨大国,正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11区。
直至今天的日本社会,依然还是遵循着这套规则运作,而「Lolita风尚」的诞生及后续演变,在精神内核上也深深受着这个规则的影响。
让我们将目光回转到1970年的原宿,「MILK」品牌创立,在时尚界通常也将这视作「Lolita风风尚」的起始点。
最初的「Lolita风格」更接近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打歌服」,设计目的是偶像的舞台演出服,而并非「常服」。随后逐渐开始有将这类服装当做常服的一般人出现,也正是在这时逐渐开始形成「Lolita风格」这个认知。
早期「Lolita风尚」的设计理念与「玩偶/娃娃/Doll」服有着脱不开的传承关系,包括「MILK」在内,「Pink House」、「Denenshi」、「Jane Marple」、「Emily Temple Cute」都是早期「Lolita风尚」的品牌。
【2024 年 8 月增补】
结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装箱全球物流普及以及贸易全球化的背景,这部分理念不排除有受芭比娃娃/Babie Doll影响。
贸易全球化及全球化分工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芭比娃娃。
上面提到的诸多品牌在当时的日本被定义为「DC品牌」,其中的D是指Designer's,C是指Character's,这个说法是一个典型的和式英语生造词。如果以现今的方式进行意译,各位可以将其理解为「设计师品牌」。
1987年9月,松浦桃在「时尚时事通讯」中发表的「Lolita时尚的评论」一文被认为是「Lolita时尚」该说法首次在大众时尚领域的曝光。
并且,也是在这篇报道中,对「Lolita风格」的精神核心做出了第一次讨论:
在装扮和行为上依旧保持少女特征的女性
进入1990年代后,「Lolita风格」开始在时尚领域作为一个明确的风格分类出现,例如1994年10月26日版的「Josei Seven」上。
但是,早期的「Lolita风格」与我们现在熟知的「Lolita风格」大不相同。
彼时的市场我们现今所熟悉的「Lolita服装」,在社会主流看法里,依然被归类在「洋装」这个范畴。
在上世纪90年代的元祖级美少女游戏「美少女梦工厂」(Princess Maker)里,这类服装都被称呼为「洋装」。
「美少女梦工厂 1 」封面
1991年5月24日发行
图源知乎用户『阿山君』回答
「美少女梦工厂 2 」洋装
1993年6月15日发行
图转自知乎用户『阿山君』回答
而我们真正所熟悉的「Lolita风格」,例如「BABY,THE STARS SHINE BRIGHT」,当时虽然已经进入市场,但尚未成为市场主流。
BABY THE STARS SHINE BRIGHT 早期作品
彼时的市场仍旧是以「Lolita Robin」为代表的品牌。
直至2000年后,我们所熟识的「Lolita风尚」才真正得以发展,这一切离不开嶽本野ばら的『下妻物语』这部作品。
2004年「下妻物语」电影版上映,这部电影在推广「Lolita风格」上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其实我更想吐槽这部电影BABY到底花了多少钱赞助…),但同时也引发了相当多的争议。
说实话,「下妻物语」简直就是「BABY」的大型品牌植入现场…
电影中,对于「Lolita风格」的定义是由女主角桃子(深田恭子饰演)所讲述的。
桃子是「BABY」的忠诚粉丝,她将「Lolita风格」定义为「具有洛可可精神的人」。洛可可时代是她最钟爱的时代,洛可可时代的艺术、思想、美学则是她所崇尚的价值观。
对她而言,「Lolita」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她将其概括为「生産性を持たない装飾過剰さ」「反社会的な享楽性や刹那的な思想を自他ともに感じさせる」两句话,因此钟爱「Lolita」的人,一定是在内心认可「Lolita的精神」的人。
如果直译的话估计很难看明白是什么意思,琢磨了很久,用中文语境来表述的话,应该是下面这样的意思:
「生産性を持たない装飾過剰さ」
并非出于功能性考虑的华丽装饰
「反社会的な享楽性や刹那的な思想を自他ともに感じさせる」
为自己和他人带来与现有社会不同的思索
上述说法也是首次将「Lolita」与「洛可可」直接划上等号,而桃子的那两句话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其他价值观取向不同的爱好者炎上。
并且在「下妻物语」中,因为深田恭子在片中直接裸穿JSK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Lo圈出警事件…
至此,属于「BABY,THE STARS SHINE BRIGHT」的时代到来,而「Lolita风格」也开始向我们熟悉的方向进行演变。
2009年,日本外务省(外交部)任命青木美沙子为「流行文化大使」,旨在全球范围推广「起源于日本」的「Lolita时尚」。
小姐姐1985年生人,这么算起来,今年虚岁已经40啦~
来自于11区的「Lolita风格」,从此大踏步的走向世界。
2013年2月,全世界第一个「Lolita协会」在日本诞生,青木美沙子担任会长。
大约 2015 至16 年,Lolita风尚开始逐渐传入中国,最初进入的日系品牌则被圈内代称为「日牌」,代表性品牌除了前文提到的「BABY,THE STARS SHINE BRIGHT」之外,还有圈内大名鼎鼎的「AP,Angelic Pretty」。
其实还可以延展原宿风和 AP 流行时代的内容,但…实在是懒得写(查证)了…
以 BABY 为代表的古早感流行
↓
以 AP 的甜呲款为代表原宿风盛行
↓
多流派盛行
^ 松浦桃. セカイと私とロリータファッション. 2007. ISBN 978-4787232755.
^ 植田裕子. ロリータ 衣装道楽 (マーブルブックス). マーブルトロン. 2005. ISBN 978-4123900867.
^ 植田裕子. ロリータ 衣装道楽II For Relax (マーブルブックス). マーブルトロン. 2006. ISBN 978-4123901185.
^ 巽孝之. 人造美女は可能か. 庆应义塾大学出版会. 2006. ISBN 978-4766413014.
^ 岳本野蔷薇. パッチワーク. 文艺春秋. 2010. ISBN 978-4167773861.
^ 岳本野蔷薇. Fetish―嶽本野ばらALL WORKS. 宝岛社. 2007. ISBN 978-4796656993.
^ 岳本野蔷薇. それいぬ―正しい乙女になるために. 文艺春秋. 2001. ISBN 978-4167660123.
^ ストリートモード研究会 (编). ストリートモードブック―ネオ★ゴシック・ロリータ. グラフィック社. 2007. ISBN 978-4766117684.
^ アリスデコ编集部 (编). アリス・アラモード(アリス・デコ)Spring2010. INFOREST MOOK 4. 2010-04. ISBN 978-4861905896.
Seldon Plan © 2024 by Merlin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ND 4.0
原作者署名
Mu Jung
评论区
共 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