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下内容为小组成员共同创作的产物,原作者署名请参见文末】
对于一个角色的喜爱这一点从戏剧这一类型艺术作品诞生之初便有,但现在的「二次元圈」却发展出了许多术语:
「推」
「单推」
「梦女」
而圈内的的诸位也越来越倾向于去研究、分析一个角色的成长路线,再去分析一个角色的情感,好像ta真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曾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过一般。
哲学界一直有一对观点争论不休,一者是「自由意志」,一者是「决定论」。自由意志者认为,我们所做出的选择都是出于我们自我的选择;而决定论者却认为,我们所做出的选择都是被其他因素决定的。
我们或许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思维试验,在脑海中创建出一个与我们一模一样的人,再试想一个我们曾面对过的重大选择。
而ta在面对同一个抉择时所做出的选择是否会与我们当时的选择一致?
许多选择只在一念之间,我们无法保证面对同样的抉择时做出的选择始终一致。
始终维持“同一个抉择”这一点很难做到,因为抉择时有许多情况我们无法认识到,这一点是无法复制,亦或者说重现的。
同时,否定自由意志也是在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实践能力。如果我们做出的抉择不是自主选择的结果,那么这个选择对「我们」而言实际上并没有意义,故而「自由意志说」在当下时代的公众讨论场域会被更多的人接受。
我们时常会通过了解一个角色的性格与过往,去尝试还原他所做选择的合理性。但正如前面所说,即便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性格与过往,我们也无法替他去做选择,为他的选择辩护。
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我们」对角色的解读,大多情况下实则是基于自我的「生命体验」去行判断。这一点在本质上是将自我投射至「角色」。换言之,「代入」。这一过程是基由自己的经历去理解角色的经历,而不是角色自己的判断。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其实并没有,也无法把角色视作是一个鲜活的人。
海德格尔有一个观点,认为:“此在的本质是去存在。”这个观点的核心是辨别人类与其他事物存在的根本区别——人类会变化。同时他还认为,「此在」的特质是唯一性与不可替代性。依照这个逻辑,试图去还原角色人设的我们,其实就已经违背了「此在」的根本特点。。
如果角色是鲜活的人,那ta必然具有唯一性,我们也必然无法模板化地去把握一个人,因为ta本身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故此,我们也自然无法用一系列符号去描述ta。所以当我们尝试去还原角色时,不如说我们就已经不把ta当做「人」来看待了。
还有一个黑色幽默感的现实是,一个角色只有死亡后,他活着时的剧情才会显得更加珍贵。而如果一个角色存活,那ta的故事不会比牺牲的角色更珍贵。
角色是活在理念世界不变的物,实则是不会具有真正意义上「死亡」这个概念的。作品的完结,逐渐被人遗忘,角色空剩名字乃至遗忘才会导致角色的消亡。但如果认为角色具有主体性,即使作品完结他们的故事也会继续。只有在作品内死亡,ta的故事才会沿着向死而生的逻辑变得更有意义。
阐述完可能对角色产生的误判,需要对角色的本质给出更为明确的定义。如果基于还原的角度,角色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的工具。一个角色,由作者设定,承载了作者的期望,带有作者希望读者们如何解读这个角色的目的,本质上只是被建构出来的高度模板化的物,并并不构成真正的人。
但作者依然可以继续塑造这个人物,摆脱模板化,使得角色真正具有唯一性,《冰与火之歌》这样的 POV 作品,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与经历和视角,这确是吻合「存在主义」观点的。
这同样也是为何由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对应文学创作中的「非虚构写作」)会更加得打动人心,因为这种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色,或者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除却作品中的角色,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样有着许多角色。比如,「偶像」。
偶像的本质,或者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形象是包装好的「人设」,也是一种不变的物。一旦认识到偶像本人具有主体性,那么就会理解到偶像也有自己的私人生活并且与「人设」不同,但认为偶像表里如一,其实也是把ta视作没有主体性,不变的物(being)去把握了。
从主体性的角度看,人与物之间采用人与人式的交往方式会获得一种虚假的内源主体性。因为它既不会获得与客体化其他真正的主体一样的主体性,也不会获得人在物面前天然的主体性,主体性完全来源于自己的想象或者说信仰。
这种机制类似于求神拜佛,依赖这种机制的人最终会沉浸在与虚拟的物的交互中,而忽视了与真实的物,真实的人的操心。在这种自我蒙蔽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变成不变的物,从而丧失主体性。
当然,也不必如此严肃,毕竟我们讨论到现在的所有内容追溯到最后都是「娱乐」。但在娱乐之前,我们应对角色的物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Seldon Plan © 2024 by Merlin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ND 4.0
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者说视若无睹的概念
恰恰正是我们的思维误区所在
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决定了这个世界如何回应我们
请终生学习,持续成长
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生活是否如意
都不要停下拓展认知边界和完善思维模式的脚步
致敬每一个专注于自我和致力于提升自己的人
原作者署名 Arthur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