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彻底没工作的第一年就这么过去了,想必大家从历年总结标题中的四字词语变化就能看出这个精神状态。不过不用担心,我已经提前想好了诸多每况愈下的四字词,后续几年保证有得用。
以下为2024年度个人看完且觉得最值得推荐的书,文学、社科、科普、科幻各二,网文及漫画各一,归类纯主观。
这位作者是我个人2024年最惊喜的发现,目前她的作品共引入了五部。虽然我不敢保证自己每本都看懂了,但不论哪一部作品都令我沉浸其中,这是我多年阅读经历中少有的体验,感觉非常舒适。在这五部作品中:
《狐狸》在班宇老师的spec节目第一期作为例子介绍过,个人觉得这书虽然好,但拿来作为文学入门第一课有点下马威的意思,可能给大家吓着了,后边介绍更有情节性的书那几期就友好很多,希望大家都来试试。 《疼痛部》是五部作品中唯一的纯小说,一群同样来自前南斯拉夫的教授与学生,迷茫于异国荷兰,没有来处,没有归处,各自走向终点。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和《芭芭雅嘎下了个蛋》是我最喜欢的两本,两本书均是多重结构,前者散乱一些,后者则是三段式,一个是对失去祖国及一切之人的直白剖析,另一个则是女性主义的精彩解构。
虽然前边四本都不错,但综合考虑,推荐大家先来尝试最后这本《多谢不阅》。作者在书里展开对出版市场和西方文化环境的花式抨击,其攻击性有时甚至让我想起莱姆。如果你是在出版或文化行业工作,那么一定会更加共情,来向你的异国嘴替学习毒舌技巧吧。
真实事件因媒体播报而变味,会带上虚构色彩(多么落伍的一个词!),不是被去真实(减少真实成分),就是超真实(变得比真实本身更真实),因为若非如此,就没有人愿意消费它。事件报道越来越向电影、电视剧、动画片、通俗文学、名流产业这类流行文化文本靠拢。有时,一起真实事件会被炒作成一个符合大众文化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必须是高产的,它必须要激发或创造意义,必须有各种元素的冲突,必须能抓住并牵动消费者的情感,对消费者基本的价值观既要有质疑也要予以肯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并非每个事件都能成为大众文化文本,正如并非每种文本都适合于大众阅读一样。
去年受一波波网络热潮影响看了好些以前都会不看一眼的书,有些是看了后悔的,比如《繁花》;还有一些是看了之后觉得不亏的,李娟就是其中之一。盘点了一下,除了《冬牧场》和《羊道三部曲》,李娟的其他书我基本都看了,总体看下来,还是最推荐《遥远的向日葵地》。
不同于她早年由博客而来的文集,那时尚且透露出粗砺与锋芒,如今写作风格已臻于成熟圆融;也不像阿勒泰系列,书中的“我”仍然突兀其间,现在则渐渐与整个荒野融为一体。虽然这么说,但书中描绘的多个角色依然生动、鲜活,只是如今回想起来,对书的整体印象就是浑然一体,挺奇妙的,也许这就是作家的成熟吧。
向日葵有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象征,在很多时候,总是与激情和勇气有关。我写的时候,也想往这方面靠。可是向日葵不同意。种子时的向日葵,秧苗时的向日葵,刚刚分杈的向日葵,开花的向日葵,结籽的向日葵,向日葵最后残余的秆株和油渣——它们统统都不同意。它们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
这书很逗,封面看似非常正经,但当你把外封拿掉,露出来的内封面上赫然六个大字:“儒林葵花宝典”,内封底也是如此:“学术丛林守则”,巨魔气息几乎掩藏不住,眼看就要喷薄而出。
当你抱着这个想法翻开序章,一定又会突然一愣,扑面而来的学术语言会让你怀疑是否错翻开了一本论文。但表象毕竟只是表象,施老师用学术语言写了一部非学术作品,他以整个学术研究体系为观察对象,并拿他自身所在的民俗学研究圈子为例,整了好大一活儿。
在这书里,作者考察学术圈子的由来及现状,探讨或明或暗或潜的种种规则,并专辟一章,为已在或即将加入学术圈子的学术新人提供建议。虽然文理有别,而且仅仅有一根小趾头进入过学术圈,但我在阅读时依然各种惊叹并深感后背冒汗,感觉非常合理且可能真的有用。此外,学术语言带来了一本正经搞笑的意外效果,是一本能派上各种用场的书。
当代中国学界,学术门派的标志性特征是“师门微信群”。大部分师门微信群都是把导师的姓氏放在第一个字,最常见的群名是四个字的“×门×”或者三个字的“×家×”。这样的微信群往往把联络感情放在第一位,社会评论放在第二位,几乎没有学术交流。多数师门微信群都有如下特征:(一)师母当家,活跃气氛,有时传达老师想说而不便说的话;(二)红包游戏,弟子门生之间实现“礼物的流动”;(三)及时发布导师的最新成果,及时学习,轮番点赞、献花;(四)对导师参与的学术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五)过年过节尤其是教师节和导师生日,一定要给导师献花,祝导师节日快乐,永远幸福;(六)夸导师帅,帅不帅都很帅;(七)弟子门生互相交流工作业绩,彼此互相点赞鼓励;(八)活跃气氛的社会评论及插科打诨,轮番表演爱心、同情心、正义感、责任心;(九)每次最早跳出来为导师点赞和唱颂歌的,永远是那几个最有上进心,跟导师走得最近,而不是学术成就最高的弟子;(十)越是早年的弟子,点赞越矜持,越是晚近的弟子,点赞越积极。
这本书特别知名,曾受到微软集团比尔·盖茨和机核网白广大的推荐,所以品质一定有保证!
与市面上常见的科普和社科类书籍不同,该书作者基本舍弃了感性推断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论调,赤裸裸地分析不同年代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资料的利用率,由此产生的能量池大小作为对应年代文明发展水平的判断基础,非常扎实且冰冷,没有嘻嘻哈哈,全拿数据说话。
正因为论断扎实,所以这书可以作为很多学科的基础教材,学通了之后,再遇到某些问题就不会产生“滑铲杀老虎”一样的蠢论调了。不过也因为数据过于扎实,带来的结果就是“知识的分量”,是我读过的书里数一数二沉重的,也算是这书为数不多的“缺点”。
要完成任何事情,能量的转换总是必要的。但由人所发起和控制的任何体外能量转换都不是由上天注定的:只有少数是由混乱引起的或意外发生的。这种二分法对于解释过去和理解未来的可能性同等重要:影响历史的因素不是注定的,但它们的范围肯定是有限的,能量的流动方式则决定了那些最基本的限制。
翻了一下前年的总结,《元素的盛宴》这本就是山姆·基恩写的,是近年来看过的最好的化学元素科普。去年未读也是再接再厉,一口气引入了他的三本书:《冰锥外科医生》《小提琴家的大拇指》《恺撒的最后一口气》,分别针对医学史上的丑闻、基因研究和空气成分。虽然整体质量都还不错,但后两册明显优于第一本,是结构、趣味性、科学性结合得相当精妙的作品。第一本虽然介绍了不少医学“暗黑”故事,但市场上有更加优秀的同类科普书籍,所以只能让它先靠边站了。再多的介绍将会无比枯燥,请看下方我精心挑选出的一条摘录:
预测同性恋的一个相关因素是某人亲生哥哥的数量,每一个哥哥都会增加20%~30%的概率。最主要的解释是,母亲的免疫系统对子宫内的所有“外来”Y染色体都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反应,这种免疫反应以某种方式在胎儿的大脑中诱导出同性恋。同样,这将使同性恋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基础,但可以预见,天真的或恶意的观察者可能通过扭曲这种免疫联系,将同性恋等同为一种需要根除的疾病。这是令人担忧的。
这是动物行为学祖师爷康拉德·洛伦茨的代表作。说句题外话:提到洛伦茨,这是个几乎在各个科学领域都留下痕迹的大姓,有创立电子论、提出洛伦兹变换的亨德里克·洛伦茨,有我们的气象学大佬、提出混沌理论的爱德华·洛伦茨,再有就是本书的作者了。
之前看到好几位机组朋友吐槽,说这个题目很有迷惑性,以为是冒险小说或是奇幻故事。作者确实也是经过考虑才选择这个题目,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听动物叫声、看动物交配,最终习得了与动物交流的技巧,这“指环”并非来自天神或恶魔,而是科学与毅力的赋予。
在书中,作者倾情描写了自己与动物的互动,其感情几乎多到溢出来,但又始终把持着科学工作者的严谨与操守,既对它们倾注如同家人般的情感,又时刻牢记它们并非为人的本质。在作者笔下,鸟类、小型哺乳动物、水生生物都散发出了特别的魅力,真正将热情传递给了读者,同时不忘介绍正确的科学知识。此外,独特的德式幽默更为文章增加了趣味,不知道哪下就能击中你的笑点,真正在阅读中获得乐趣。
在自然界中,大多数小型鸣禽唱歌都是为了表明自己的领地范围,或者是为了邀请雌鸟。与婚姻幸福的雄鸟相比,没有找到伴侣的雄鸟唱得更响,唱得更久。自然界中雄鸟数量较多,所以很多雄鸟都会打光棍儿,但这并不会使雄鸟忧郁过度。动物保护协会认为,把夜莺或者金翅雀单独养在笼子里以倾听它们的歌声,是一种非常残忍的行为。但实际上这并不算特别残忍。著名诗人布莱克有句箴言:“笼中养歌鸲,老天很生气”,但你大可不必太当真。一个失落的老处女牵着一只公哈巴狗,是更值得我们同情的场景。
7、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星际旅行日记》《太空旅行者的回忆录》
24年终于把莱姆的全部科幻作品看完了,剩下一本《技术大全》就留给25年吧,毕竟那也不是一本科幻作品。其实综合看下来,在所有看完的书中我最喜欢《其主之声》,但考虑到可能有未接触过莱姆作品的朋友,所以决定推荐这两本。
从书名就看得出来,这两本书其实是姊妹篇,都是以太空旅行者伊翁·蒂奇的视角叙事。既然人已经上了太空,那么他的脑洞也就不受控制了。于是蒂奇在太空中遭遇时间旋涡,遇见来自不同日期的自己;加入行星联合国,被外星人当面羞辱;拜访行事风格堪比灭霸的宇宙智者,三观为之崩坏……
总之,你在这两本书里能看到莱姆尽情撒欢,毫不留情地辱骂几乎所有人,而且辱骂得特别超前,你会感到来自过去的莱姆手中的回旋镖击中你,还得谢谢莱大爷说得太好了。
龙胆根对人无害,另一种贝鲁里亚星的植物——福瑞尔就不一样了。这个物种已经适应了一种由捣蛋孩子创造出的环境。这些孩子不断地奔跑、推搡、踢打挡在他们面前的任何东西,他们喜欢打碎棘齿懒虫的蛋。福瑞尔会结出与这些蛋形状相同的果实。熊孩子会以为他面前有一个蛋,就发泄他的破坏欲,用脚踢碎它。伪蛋中的孢子就这么被释放出来,进入他的身体。被感染的孩子发育成一个表面上正常的人,但不久之后,一个无药可救的恶性过程就开始了:打牌、酗酒和纵欲接连发生,随后不是死亡就是成就伟业。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观点:应该消灭福瑞尔。说这话的人并没有停下来想一想,真正该做的是去教育孩子们不要踢陌生星球上的物体。
正如核市电台里介绍的那样,在书的第零章,地球就炸了,这跟《银河系漫游指南》的开头非常相似,但在俄罗斯作者的笔下,故事毫不犹豫地转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虽然地球炸了,但非常不幸,还是剩了不少人生存在太阳系里的各个行星、卫星上。于是各个殖民地就跟清军入关后的南明政府一样,狠狠地内斗,内斗确实会亡国,但亡国也要内斗!各方势力变着花样地勾心斗角,形象展示了什么叫“你方唱罢我登场”,殊不知还有另一方势力在暗中观察,让所有人看起都像小丑。
书中令我触动最深的人物,其实是那名独狼雇佣兵。他完全影响不了任何势力做出的任何决定,拿钱办事是他的原则,但你很难想像到他为了个体的自由能做到何种地步,是令我深深震撼的选择。
最后还得感叹一句,俄罗斯的科幻作家是真的喜欢DOOM,这本书里有致敬,卢基扬年科的《深潜游戏》里也有,很有意思。
这网文虽然还没完结,但已经有两千一百多章了,目测作者还能再写这么多。虽然尚未完结,但已经够肥,可以杀了。
不同于我们对清穿文的固有印象,作者写得并不无脑,考据相当扎实,比如康熙出人意料地非常八卦,比如大段大段的姻亲关系和恩仇记述,比如阿其那塞思黑究竟是什么意思……诸如此类。
文中有家常里短、美食游乐,可以作为无脑消遣,一笑而过;
亦有年节走礼、多寡权衡,可以学习人情世故,举一反三;
更有暗中下套、勾心斗角,也许能化用于职场,走上人生巅峰;
综上,吃透了这本书,你甚至可以当个合格的山东公务员(笑)。
另外很关键的一点,这书中时刻渗透出实实在在的封建阶级感,虽然绝大多数时候并不肃杀,但依然能让你经常感叹:“活在现代社会就是好!”
当然了,作为网文,它依然有着网络连载带来的各种通病,但瑕不掩瑜,绝对是同类产品中的佳作。
作为一个老二次元,这本来应该是我还是小二次元时该看的漫画。但看得晚也有晚的好处,跟同样是去年看完的《蜂蜜与四叶草》漫画一样,已然身为老登的我所感受到的,一定不是当年那个小登能理解的。
作为虫师,银古永远无法在一个地方长期停留,他就这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走啊走,路过各种村庄,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当然,还有“虫”。如同自然现象一般的“虫”没有感情,不分善恶,某种程度上可以用“以万物为刍狗”来形容。虽然“虫”无善恶,但遭遇了“虫”的人们会引出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情感,由此产生或许温情、或许遗憾、或许叹惜的各种故事。我们也便跟着银古的脚步,看着、感叹着,就这么走下去,走下去……
最后,《虫师》即将推出升级爱藏版,希望核市能上架,一定要收一套珍藏。
评论区
共 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