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水在《战国策》里被称为上池水,陶隐居叫它半天河,老百姓通常叫天泉水。这种水味道甜,性质凉。它能滋养阳气中的阴气,用来煮茶可以清除上焦的热气。水质轻,味道淡,煮粥不会太稠。存放时间久而且清澈的最好。
露水立秋后五天白露降临,晚上不能露天外出,所以说:“白露身不露”。露水味道甜,性质凉。它能润燥,消暑,除烦。如果是秋前的露水,都是从地面升起的。苏诗里说:“露珠夜上秋禾根”就是这个意思。所谓秋禾,是因为禾苗在秋天成熟。稻穗上的露水,能养胃生津;菖蒲上的露水,能清心明目;韭菜叶上的露水,能凉血止噎;荷花上的露水,能清暑怡神;菊花上的露水,能养血息风,其他的可以类推。
冬雪水味道甜,性质寒。它能清热,解毒,杀虫。对于温疫、热狂、暑症、霍乱等病,慢慢频繁饮用,可以不用药就痊愈。用来浸泡食物,能长时间保存不坏。
溪河湖池水海水各地的清浊不同,不是清澈而且颜色白味道淡的不能喝。如果附近没有好水,最好喝天泉水。或者把水澄清,煮热后储存,就成了好水。海水又咸又浊,蒸出它的露水,就清淡可以喝了。
井泉水味道甜,性质寒。它能清除下焦的热气,用来煮饭可以补充阴气中的阳气。新打上来的最好,咸浊的不要用。中了煤炭毒,灌下去就能醒。每年五月五日午时,在食井里投入整块雄黄、整块明矾各一斤左右,用来驱除蛇虫阴湿的毒气。或者再加整块朱砂几两,更好。食水缸里,适合浸泡一二段降香,把菖蒲根养在水面上也不错。水不太清的,稍微用矾澄清一下,还能解水毒。
雨雪之水,都被称为天泉水。它的水质最清澈,味道最淡。杭州人称它为淡水,用来煮茶效果最佳,适合煎煮清热解毒的药物。正因为杭州人饮用这种水,所以这里的人文气息秀美,优于其他地方。杭州人的房屋大多是瓦屋,用竹木、砖或铜锡制成的承接雨水的装置,周代称为承溜,汉代称为铜池,宋代称为承落,都是指檐沟水。杭州人称之为阁漏。人们会把收集到的雨水引入缸中。
然而,必须每天派人上屋顶查看,如果发现有鸟粪或猫粪污染的瓦片,就立即更换干净的瓦片。再用干净的扫帚频繁清扫,防止树叶和尘沙积聚,这样水才会保持清洁。靠近厨房的房屋,因为会有煤炱污染,不能取这些水。遇到狂风暴雨时,夹杂着尘砂的水也不能取。长时间晴天后突然下雨,也不要急于取水,担心瓦片上有积垢未洗净。将水注入缸中后,必须等它澄清,然后取上面清澈的部分,存放在另一个缸中,存放时间越久越好。存放水的缸最好是身长口小,上面用缶盆盖住,放置在通风但不见阳光的地方,因为长时间日晒会使水容易蒸发,颜色也不再洁白。放置水缸的地方可以用砖石铺地,或者将水缸埋入土中一两尺深也可以。我的母亲非常喜欢喝茶,并且对取水非常严格,储水也非常讲究。我详细记录下来,即使在其他地方也可以仿效,以避免因水质不良带来的问题,不仅是为了烹茶煮药,更是为了健康。
溪涧中的水发源于山间,清澈甘甜的最好。如果水质恶劣,那座山必定草木繁茂,或者出产砒霜、矾石等有毒物质,或者是虫蛇猛兽的栖息地。而人们的饮食首先重视水质,初到这个地方的人喝了不好的水就会生病;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则会变得性情暴戾。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革除粗犷的风俗,保障民众健康,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广泛开凿井泉。因此,我收录了西方的掘井方法,以便在没有井的地方可以仿效实施。
在高地打井时,如果不清楚泉源的位置,有四种探求的方法:
气试法:夜晚水汽常常上腾,日出后就停止。若想知道此地的水脉在哪里,可以在天亮前挖一个地窖,在黎明时分,人进入窖中贴近地面观察。如果看到地面有如烟雾般的气体腾腾上升,那就是水汽,水汽出现的地方就有水脉。
盘试法:望气的方法适用于旷野,但在城市或房屋附近,气体不易观察到。可以挖一个深约三尺、大小随意的地窖,用木块将一个铜锡盘垫高一两寸,平放在窖底,盘上盖干草,再覆土。一天后打开查看,如果盘底有水珠欲滴,说明下面有泉水。
缶试法:在靠近陶器制作的地方,取一个未烧制的瓶缶坯子,按前述铜盘法使用。如果水汽渗入瓶缶,说明下面有泉水。如果没有陶器,可以用土甓代替,或者用羊绒代替。羊绒不吸湿,遇到水汽会明显可见。
火试法:按照前述方法挖地,在底部点燃篝火。如果烟气上升时蜿蜒曲折,说明被水汽阻挡,下面有泉水;如果烟气直上,则没有泉水。
选择地点:山麓是最佳选择,因为泉水从这里流出,阴阳适宜。其次是园林房屋所在的向阳之地,再次是旷野。山腰处如果朝南则太热,朝北则太冷,属于下等选择。虽然如此,山腰和山顶也有甘甜的泉水,不可拘泥。凿井者需观察泉水情况,斟酌选择合适地点。
测量深浅:井与江湖地脉相通,水的深浅不一。问凿井应多深?应根据天时旱涝和河水情况,酌量加深作为标准,远离江湖的地方不论深浅,以见到泉水为准。泉水越深,水质越好,即使在水土恶劣的地方,深泉也必清冽无毒。
避开震气:地中脉络相通,有气伏行其中。强气密布时,人接触后九窍俱塞,迷闷而死,俗称“犯土”。山乡高亢之地多有此气,泽国则少。这是地震的源头,故称震气。凿井遇此,感到有气飒飒侵人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待气泄尽再继续。要确认气已泄尽,可用灯火缒下观察,如果火不灭则气已尽。
观察泉脉:掘井至泉,看水从何来,辨其土色。如果为赤埴土(即黏土),水味不佳;如果是散沙土,水味稍淡;如果是黑坟土(色黑稍黏),水质优良;如果沙中带有细石子,即使是赤土、黄土也佳,其水最优。
澄清水质:井底最好用木材铺设,其次用砖,再次用石头,铅为最佳。做好井底后,再加一层厚一两尺的细石子,能使水质清澈且味道甜美。
测试水质的好坏,辨别水的高低,有五种方法。无论是江河井泉还是雨雪之水,这些测试方法都适用。
煮试法:取清水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煮沸,倒入白瓷器中,待其澄清。如果底部有沙土沉淀,说明水质浑浊;优良的水无沉淀物,且用这种水煮食物容易熟。
日试法:将清水置于白瓷器中,放在阳光下,使日光正射水面。如果日光中有尘埃氤氲如游气,说明水质不净;优良的水则澄澈见底。
味试法:水是元气,元气无味,真正的水应该是淡而无味的。凡有味道的水都是从外界混入的杂质所致。因此,测试水以淡为主,味道好的次之,味道差的为下等。天泉水最淡,最适合烹茶,但煮粥不稠。
称试法:如果有各种水需要辨别优劣,可以用同一容器分别取水称重,重量轻的为上等。
纸帛试法:用色莹白的纸或绢帛蘸水后晾干,无痕迹者为上等。在文字中,“白水”为泉,故水以色白为上。
人可以一天不吃谷物,却不能一天没有水,水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知晓掘井和试水的方法,便能饮用甘甜的泉水,避免疾病。同时,这也能防备旱灾,抵御兵火,一举多得。我性喜凿井,但力不从心,只希望志同道合者勉力为之。井栏的口宜小而多,既防止坠溺,又便于取水。若在无水之地难以凿井,则需采用水库法:
根据西方书籍记载,在高处临险的地方,如天府金城,远离江湖溪涧,凿井百丈,用车载绳索取水。遇到大旱时,滴水如珠;或边远孤悬之地,常需远汲,长围久困,人马困乏,这类情形世间多有。临渴掘井,岂能及时?唯有常储雨雪之水,方可应对困境。然而,人们往往习惯于近便,未及先虑,事到临头,束手无策。也有依山掘地建造池塘以备旱灾的,但久旱不雨,池水干涸,徒叹引水之难,不知渗漏之多。西方诸国,依山为城者,蓄水如蓄谷。谷防霉腐,水防渗漏,考虑大致相同。因此建造水库,家家储备三年之水,即使遇大旱或强敌,亦无忧。而且地面之水比地下之水,陈久之水比新汲之水,去烦疾、益人利物,往往更胜一筹。山城之人,遇江河井泉之水,尚不屑一饮。天泉水经过长时间储存,远胜山泉,唯杭州人深知这一点。
所谓水库,必须固其下以防渗漏,覆其上以防耗损。原注:覆盖不仅是为了防止耗损,也是为了防止污染,所以古人也给井加盖。五行之中,土最干燥,土性干,故胜湿,受水过多则低洼成湿土,比火更甚。水居地中,风过损耗,日过损耗。夏日大旱,金石熔流,土山焦裂,而水独存乎?妄人谓湿热相合为暑,真是梦话。因此,必须固之,必须覆之。
具:准备用以庇护和保护的材料,如细砂、石灰、乌樟、桐油等。
剂:准备用以调和的材料,确保各种材料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凿:开凿用于容水的地方,无论是在家中还是野外,都可选择合适的地点建造。形状不拘方圆,但宜下宽上窄为佳。中间底部以三分之一为坑,便于清除污垢时用吸筒吸去杂质,这样年久水清。
筑:筑实底部和墙壁,防止渗漏。确保结构坚固,防止水分流失。
涂:涂抹以加固。在筑实后待其八分干时,再用乌樟或细灰涂抹,增强防水性能。
盖:覆盖以防损耗和污染,保持水质清洁。
注:引水注入以积蓄,确保水库有足够的水量。
挹:取水以供使用,方便日常取用。
修:定期修补以弥合缺陷,确保水库长期有效使用。
无论是造坑、造窖还是造盐地,都需要筑实防渗漏,这些工作的原则是相同的。各地的具体建造方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原理相通。因此,附载其略于此,智者自能因地制宜。
如果水库难以迅速筹建,还有另一种较为容易实施的方法——水仓法。此法创自乾隆年间,由扬州余观德先生发明。凡水土恶劣之乡、人烟稠密之地、距河稍远之处,皆可仿效此法,以备兵火、旱灾、疾病等患。
尤其适合大家族、大寺庙等有空院的地方,既为自己也为他人提供便利,公私两益。因此,附载于此,供参考。
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储备水源,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人们的生活需求。
急流水:急流迅速的水有助于通便,宣吐时宜用回澜水(即逆流水),最为适宜。这种水能帮助身体排出毒素。
百沸水:水煮沸多次后,气腾发汗效果显著。甘澜劳水(即流水杓扬万遍)被称为甘澜水或劳水,这两种水都能促进发汗,帮助排毒。
黄縫水:可用于吐痰和消化不良,尤其在霍乱时使用阴阳水(即百沸天泉与新汲井水各半)非常有效,对疟疾也有疗效。
新汲无根水:取自井中的新汲水,能除烦去热,补阴施效,适用于多种病症。
地浆水:能解毒兼清暑热,还能调和脾胃,补充土气。
腊雪寒冰:治疗疫病有奇效,因其性质寒凉,能清热解毒。
气化水:如蒸露法蒸水,用管接取,名为气汗水或水露。即使是海水,通过蒸馏提取其露,也变得清淡可饮,因为咸浊之质不能上升。这种方法千古少人知晓,但功效显著。
气化为水:善于调节升降,充实津液,滋水清金更益脾脏。肺热而肾枯时,清金则津液下润,如同天气下降为雨;肾枯而肺热时,滋阴则津液上腾,如同地气上升为云。蒸水使水化为气,气复化为水,有循环相生的妙处。
升降机制:脾脏为主宰,故兼主中枢不运之症。脾脏的正常运作确保了水液的正常代谢和循环。
这些用水方法不仅体现了中医对水质的重视,还展示了不同水源在治疗中的独特作用。合理选择煎药用水,可以增强药物疗效,更好地调理身体机能。
乳汁性味甘平。具有补血、充液、填精、化气生肌、安神益智、长筋骨、利关节、壮胃养脾、聪耳明目的功效。乳汁是自身气血所化,初生婴儿借此成长。强壮的小儿,周岁即可断乳,必须以谷物喂养,才能培植后天之本。造物主的功力,不容人为干预。因此,成人饮乳,仅能获得滋阴养血、助液润燥、补胃充肌的效果。若脾弱气虚、膏粱湿盛者饮用,反而可能导致滑泻酿痰、减餐痞闷的问题。且乳汁无固定性质,乳母需选择肌肤丰白、性情柔和、无隐疾、不食荤腥厚味者,其乳汁必白甘香。否则乳汁清稀腥浊,只会增加婴儿的疾病。牛、马、蛇毒可用人乳解之。
牛乳性味甘平。功效同人乳,但无饮食之毒、七情之火。擅长治疗血枯便燥、反胃噎膈,老年人火盛者适宜饮用。水牛乳效果更佳。小儿失乳者,牛、羊乳皆可替代。
马乳性味甘凉。功效同牛乳,但性凉不腻,因此除了补血润燥外,还能清胆胃之热,治疗咽喉口齿诸病,利头目,止消渴,专治青腿牙疳。白马乳尤为优胜。
羊乳性味甘平。功效同牛乳,专治蜘蛛咬毒。白羚羊乳效果更佳。
酪酥醍醐由牛、马、羊乳制成。酪上一层凝固的为酥;酥上如油的为醍醐。均性味甘凉,能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中虚湿盛者均应忌用。
茶的味道微苦微甘,性质偏凉。它能够清心安神,消除困倦和烦躁;凉肝胆,清除热气和痰液;肃清肺胃,明目解渴。但不口渴时不宜饮用。最好的茶叶是春季采摘、颜色青绿、炒焙方法得当且收藏时不泄气的。红色的茶叶已经经过蒸煮,失去了其清凉洗涤的功效,不仅不能解渴,还可能引起体内积水。普洱茶味道浓烈,药效显著,擅长祛除风痰,消化肉类食物。对于暑天秽气、腹痛、干霍乱、痢疾等病症初期,饮用普洱茶常常能见效。
凡是谷物、蔬菜、水果、菌类、草木、花叶等具有水性的物品,都应选择新鲜及时的材料,依法放入甑中蒸馏取水,称为露。使用得当,效果远胜于各种药物。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药物已经干燥并存放较久,可能会失去其原有的特性,就像用陈米酿酒,酒力不足。对于那些不适合长期保存的物品,尤其适合蒸露密储。如果将这些药材煎成汤剂,味道往往不全,甚至有些因煎煮而失去其本性。只有质地厚重、味道浓郁的滋补下焦的药材,如地黄、枸杞等,必须煎汁服用。若制成丸剂或散剂,连渣滓一同服用,会增加脾脏的负担。对于药性猛烈的药物,宜制成丸剂以缓和其效力;冰片、麝香等怕火的香料必须制成丸剂服用;五苓散、六一散等药剂则需制成散剂以发挥其功效。
人的饮食过程有三种转化:一是火化,即烹煮至熟烂;二是口化,即细嚼慢咽;三是胃化,即将食物转化为可吸收的状态并传运。如果咀嚼充分,胃的负担就会减轻。因此,食用生冷食物或大嚼急咽都会损伤胃。胃完成消化后,食物传递到脾,变成乳糜状,再分散到全身。最精华的部分化为气归入筋脉;次之化为血归入脉络,滋养精髓,长养肌体,调和营卫。所谓精华,就是饮食中的精华部分,能够宣通全身。剩余的糟粕则排入大肠。现代的滋补丸剂多由干燥药材合成,精华已耗尽,还需在胃中进一步转化,传送至脾,最终能被吸收利用的并不多,反而徒增脾胃负担,成为糟粕。早晚服用这些丸剂,实为愚昧之举。
汪谢城说:各种露水能生津解热,确实是妙品。但市面上为了贪多,蒸制时间过长,导致味道变淡,或者掺入其他物质以增加香味,如枇杷叶露也掺入香料,这与治疗咳嗽的效果相反,因此最好自行蒸制。另外,湿气重的人并不适宜饮用各种露水。
酒在极寒天气中虽然会凝固但不会结冰,这表明它的性质是热性的。酒的味道既不甜也不苦、不辣也不酸,非常独特。无论是婚礼庆典、祭祀仪式还是宴会待客,都离不开酒。它可以壮胆御寒,调和血液,滋养气息,特别适合老年人饮用。酒还能增强药物的效果,调味菜肴,去除禽类、兽类及水产品的腥味。陈年老酒尤为珍贵。
过量饮酒必定导致疾病,因此从小不让子弟饮酒,长大后自然不会养成饮酒的习惯。普通人的每日食量不过一升,而饮酒量却能达斗酒,一个人的饮酒量相当于几个人的饭量。再加上丰盛的菜肴和众多朋友聚会,费用更是难以计算。酒这种东西,容易让人奢侈浪费,所以禁酒可以使百姓富裕。贞洁的人因酒乱性,勤奋学习的人因酒荒废学业,盗贼因酒结伙作恶,暴躁的人因酒行凶。世间许多败坏道德和行为的事情,几乎都是因为酒引起的。因此,古代书籍中有《酒诰》,汉代规定三人聚饮要罚款四两黄金。酒使人意志和精神都变得模糊,所以禁酒可以振兴民风教育。禁酒不仅是富民的方法,也是防止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现在小城每年用于酿酒的米多达万石,不仅使米价上涨,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问题,这只是一个方面,怎能不引以为戒呢!
如果有人因醉酒不省人事,可以用枳蓂子煎成浓汁灌服,或者用人乳和热黄酒服用。另外,也可以用生熟汤浸泡身体,汤液转化为酒后,人就会苏醒。
酒酿味道甘甜,性质温和。它能补气、养血、帮助消化,还可以充盈痘疮的脓液。但如果多饮则会助长湿热。冬季制作的酒酿更耐久藏。
烧酒又称汗酒,性质猛烈如火,遇火即燃。它可以消除体内寒凉积滞,抵御风寒,驱除阴湿之邪,解除鱼类的腥味。但对于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绝对不能饮用。孕妇饮用烧酒可能会导致流产。汾州(今山西汾阳)所产的烧酒质量最好。
凡是在大雨中淋湿身体、长时间行走于湿路上,或长时间浸泡在水中,都适宜饮用此酒,寒湿自然会解除。如果突然出现腹泻,并且小便清长,这也是寒湿病,饮用此酒即可治愈。
风寒侵入头部,长期头痛,以及因饮食停滞导致的寒积,脘腹长期疼痛,或者寒湿引起的长期关节痛,四肢酸痛,各种药物无效时,可以用滴花烧酒频繁按摩患处,自然痊愈。如果在三伏天,将酒晒热后贴在患处,效果更佳。平时患有冻疮的人,也可以在三伏天晒热酒涂抹患处,到冬天就不会再发作了。
霍乱引起肌肉抽搐且肢体冰冷时,用烧酒摩擦患处有效。
解烧酒中毒,可以随时用芦菔汁(萝卜汁)或青蔗浆灌服。或者将绿豆研成水灌服,或用枳蓂子煎成浓汤灌服。如果大醉不醒,应立即用热豆腐贴满全身,冷了就更换,直到醒来。同时,可以用井水浸泡头发,并用旧布浸湿贴在胸膈部位,继续慢慢灌服,直到苏醒。烧酒醉后吸烟,会导致体内酒精燃烧,可能致命。还有些人在醉后感觉体内火热,但反而感到寒冷,这时如果盖上厚重的衣物,也可能致命。即使口渴想喝冷水,也应慢慢饮用,以引导体内的毒火向外排出。如果连续大量饮用冷水,热毒反而会被骤冷所遏制,无法排出,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无法救治。
愈风酒方:将陈年的海蛇洗净擦干,晾至极干燥,取十二两;黑大豆、嫩桑枝、松针分别捣烂,各取四两。用陈酒七斤,密封浸泡,煮三炷香的时间。
胡桃肉、龙眼肉各四两,杞子、首乌、熟地各一两,白术、当归、川芎、牛膝、杜仲、白芍、豨莶草、茯苓、丹皮各五钱,砂仁、乌药各二钱五分。以上十六味药,用绢袋装好,放入瓷瓶内,浸泡五斤醇酒,隔水煮浓,冷却后,加入十五斤滴花烧酒,密封七天即可饮用。
健步酒方:生羊肠一具,洗净晾干;龙眼肉、沙苑蒺藜隔纸微烤、生苡仁淘净晒干,仙灵脾用铜刀去掉边毛,真仙茅各四两。以上六味药,用二十斤滴花烧酒浸泡三七天。适合下部虚寒的人饮用,这是华亭董氏的方子,见于《三冈识略》。
熙春酒方:生猪板油一斤,甘杞子、龙眼肉、女贞子(冬至日采摘,九蒸九晒)、直生地(洗净晒干)、仙灵脾(去边毛)、生绿豆(洗净晒干),各四两。以上七味药,用二十斤滴花烧酒封浸一个月。素食者可以去掉猪油,加一斤耿柿饼也可以。
这种酒能健步驻颜,培养心肾,老年人饮用非常好。如果用猪脂和白蜜浸泡,名叫玉液酒。能温润补肺,润泽肌肤,美化毛发,治疗老年久咳非常有效。这是我亲自验证的。
固春酒方:治疗风寒湿邪侵入经络,四肢痹痛不适,俗称风气病,不论新旧,屡试屡效。
鲜嫩桑枝、大豆黄卷(或用黑大豆也可)、生苡仁、枢木子(即十大功劳红子,黑者名极木子,也可用。没有的话用叶,或用南天竹子也可),各四两;金银花、五加皮、木瓜、蚕沙各二两;川黄柏、松子仁各一两。
以上十味药,用绢袋装好并缝合。用十斤好烧酒,四两生白蜜,一起装入坛内,封口扎紧。放入水锅中蒸三炷香后取出,放在泥地上七天,即可饮用。每天适量饮一二杯。病情轻的,一二斤酒就能治愈。
定风酒方: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川芎、五加皮、牛膝、秦艽各五钱;川桂枝三钱。以上九味药,用绢袋装好。用二十斤滴花烧酒,一斤净白蜜、一斤赤砂糖、一斤陈米醋,搅拌均匀后,浸入瓷坛中,用豆腐皮封口,上面压上大砖,放入水锅中蒸三炷香的时间。坛子要宽大一些,这样蒸的时候酒不会溢出。取出后埋在土里七天,这是内府的方子。
这种酒能补血息风,强健筋骨,而且制法奇特,凡是患有虚风病的人,饮用后往往能够痊愈。药物性质平和,老年人经常服用,非常有益,没有副作用。
按:酒性都偏热,而烧酒更烈,像羊肠一样坚韧,像猪脂一样滋润,并且能帮助消化,所以不仅消耗谷麦,也最伤身体,尤其应该禁止。然而,它在治病养老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世上传承的药酒,多用刚燥的药材来增强其猛烈效果,虽然方名听起来很好,但留下的隐患却难以预料。只有这七个方子,用药深有精义,确实值得传承。但饮酒贵在微醺,不可过度,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对于虚寒衰老的人来说,在寒冷的夜晚难以酣睡到天亮,可以制作一个小银瓶,形状类似鼻烟壶,瓶口用旋盖密封,将温酒灌入,挂在内衣兜肚之间,酒可以整夜保持温暖。半夜醒来时,喝一点再睡,不需要麻烦别人,舒适自如,补益效果很大。如果除此之外不再饮酒,更能延年益寿。凡饮酒,都应该隔水炖温。
淡巴菰性辛温,能辟除雾露秽瘴之气,舒缓忧思郁愤的情绪,杀灭各种虫害,抵御寒湿。明朝军营中开始吸食,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没想到它成为鸦片烟的先兆。然而,圣祖最厌恶它,而有些人还称其为熙朝瑞草,这是错误的。
卧房潮湿,可以用干烟叶厚厚铺在席子下面,非常好,还可以驱赶臭虫、蜈蚣、蛇、蝎等虫害。绞肠痧,可以用烟筒中的垢物,如豆大的一丸,放在病人舌下,然后灌水,垂死之人可以救活。被蛇咬或被其他虫毒蜇伤,可以用烟筒中的垢物涂抹。
鸦片入药始于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收录了它。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有人吸食鸦片。最初是富贵人家吸食,不过这只会加速他们的衰败;后来贫贱之人也开始吸食,导致很多人失业破家,盗贼遍布天下。因为口腹之欲,导致毒害流传全国,百姓深受其害,确实是一种妖物,明智的人应该远离。也有一些人因病误入其中。吸食鸦片后,它直接进入清道,瞬间遍及全身,能使堵塞的地方通畅,郁结的地方舒缓,下陷的地方提升,脱失的地方收敛,对于其他药物无法治疗的疾病,有时吸一次就能暂时见效。人们不知道这是劫剂,反而认为它是神丹,因此因病吸食更容易成瘾;一旦成瘾,脏腑已经与鸦片相习,以后旧病复发,会比以前更严重,而鸦片也无法再奏效。想戒却不能,后悔莫及,最终导致死亡。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特此告诫世人,不要重蹈覆辙。徐松龛说:天竺自六朝以后,都称为印度。现在五印度被英国管辖,进出口货物以鸦片为主。宇宙中的邪气竟然集中在佛国,真是奇怪!
戒法:断瘾的方法很少有效,而且多用烟或烟灰,似乎只能减少吸食量,一旦不服药,瘾又如故。只有这个方法每天服用,仍然可以吸烟,十多天后,瘾自然逐渐减少,且不伤身体。这是因为物性相制,这种药专门克制鸦片的毒性,所以能断瘾,绝无其他副作用。
方法是用几斤新鲜松毛,稍微捣碎,用井水熬成稀膏,每天早晨用开水化服一二钱;或者每土一斤,用半斤松树皮煎汤熬烟,像平常一样吸食,瘾也会逐渐减少;或者用一味甘草熬成膏,调入烟内,起初少量加入,逐渐增加,像平常一样吸食,断瘾效果极好。
解毒:将肥皂或金鱼捣烂,或用猪屎水和绞汁灌服,吐出即愈;甘草煎浓汁,待凉后频频灌服;生南瓜捣绞汁频灌;青蔗浆随意饮用。
凡是因吸食鸦片而死的人,即使身体冷气绝,如果身体尚未僵硬,应将其放在阴凉处的泥地上。一旦被阳光照射,就无法救治。撬开牙关,将竹筷子横放在口中,频频灌以金汁、南瓜汁、甘草膏等,再用冷水在胸前摩擦,并将头发解开,浸在冷水盆内,或许可以逐渐恢复生机。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