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小说与电影在艺术性上各有千秋。当经典的悬疑小说被改编为电影时,其中所蕴藏的风险与变数是巨大的——稍有不慎,这种改编就将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灾难。然而,只要能够把握住原作的灵魂,电影就能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至高享受。
读小说是一种很私人的体验。无论是倚靠地铁车厢一角,还是藏在教科书下,或是每天睡前翻上那么几页。你可以随时随地借由小说逃离当下,获得些许的喘息。这也是阅读的魅力所在,任何时候只要拿起书,故事就为你继续,只要合上书,故事就为你暂停。只要你想,你甚至可以让一个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而读悬疑小说,除了远离喧嚣之上,更有一分游戏的乐趣,一场作者和读者玩的智力游戏。那些心怀鬼胎的作者们,用抓人的故事引我们上钩,再把我们扔进他精心设计的迷宫之中。他们把线索藏在迷宫各处,甚至是读者的眼皮底下。再用障眼法迷惑你我,即使你知道看起来最有嫌疑的人往往不是罪犯,你也会被引入另一条歧路。在这个“寻找答案”的游戏里,我们总会被击败,但我们也乐在其中。
几乎每一部经典的悬疑小说,都曾被评论家们高呼“不可逾越”,似乎任何改编都会有损其面貌。让原本精彩的故事,变成银幕上“愚蠢”的过家家。而那些为之迷恋的读者,一面希望那些作品能搬上银幕,一面也多少意识到,小说改编电影是件稍不留神就会失之千里的棘手活。
为什么?导致小说难以改编为电影的最大阻碍,可能正是小说的优势所在——可以肆无忌惮地描绘内心。不仅是悬疑小说,主流小说皆是如此,可能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这就成了杀手锏。一段复杂的心理活动,可能只消短短几句便能涵盖,但如果要通过画面呈现,那难度就呈级数递增。
电影很少有充足的预算,能真实再现作者笔下,那些或恢弘或奇诡的场景。一句只花几秒钟写就的句子,可能就要化掉上百万;电影也少有文字那种操控时间的魔力,一个瞬间可以用数十页铺陈开来,而整整十年也可一笔带过;甚至换上最全的景别,画面所能承载的人物也终归有限。随着镜头拉远,人物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面貌,变成一个个会动的功能符号。而在纸面,人物却有无限空间可供施展。一页翻过一页,他们逐渐血肉丰满,拥有自己的视角。
所以你才会看到那些基于小说改编的电影,与原作却相差甚远。就像你不能把生活当成故事,因为真实的生活没有主题,有的只是一个个就那么发生了的片段。你也没法直接把电影当做小说来拍,这不是从A点走到B点那么简单,而是一种艺术形式向另一种的跨越。
而以下这几部悬疑小说改编电影,是能跨越这条鸿沟的少数派。那些屡获殊荣的小说搬到银幕之上,虽然经过一番修剪,却无损其主题。它们去除了对电影来说无用的部分,保留了令人屏息的情节和那些值得铭记的词句。观众也无需用脑力把文字转化为图像,可以节约下来,发掘故事的深层内涵。这正是另一种乐趣。
1.神秘河 Mystic River (2003)
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 布莱恩·海尔格兰德 / 丹尼斯·勒翰
主演: 西恩·潘 / 蒂姆·罗宾斯 / 凯文·贝肯
吉米,戴夫和西恩三人,儿时曾是一组死党,每当空闲就聚在街角玩耍。但他们从没想到,在戴夫十岁那年,一辆偶然驶过的汽车却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童年。戴夫被两名变态劫持,关在地窖里施以性虐。虽然最后获救,但这段经历却从此让他的人生蒙上阴影。他越发远离人群,纯真的友谊也消失殆尽。
但一场谋杀案却让三人重新聚首。吉米的女儿惨遭杀害,现场一片混乱,案情扑朔迷离。而西恩正好负责这起案件,面对好友女儿的惨死,他一心要找到真凶。但随着调查进展,真凶正是小镇中人,而且和这三位小伙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肃杀的气氛开始笼罩街头,这三位昔日的好友间也开始剑拔弩张起来……
《神秘河》改编自美国作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最终摘走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奖项。
获得戛纳终生成就奖的伊斯特伍德,自然当得起老当益壮这四个字。年逾花甲时执导的这部《神秘河》,可以算得上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原作者丹尼斯·勒翰,更是推理小说界的大家,他从冷硬派作品出道,不消几年时间就拿下一堆大奖。其中包括《神秘河》、《失踪的宝贝》、与《禁闭岛》等,都是奥斯卡青睐的作品。
而本片正是他成功跻身主流文学界的里程碑之作,也是集他冷冽笔风大成的代表作品。说到悬疑推理,我们往往就会想到希区柯克。但本片却另辟蹊径,并不刻意利用观众的心理弱点,片中也未使用大量刻意设计的场景来营造悬疑氛围。但压抑的基调与片头那骇人的故事,却从一开始就告诉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原著小说曾被《出版家周刊》评为“已经站在神秘小说的最高峰”。电影自然也不能屈居其后。虽然导演故意淡化了凶手案的残酷与凶手的邪恶,但冷静的镜头后,却潜藏了一些更为复杂的情绪。故事的重点并不在于到底谁是凶手,而在于探讨人心的变化。有人说这个故事让人如鲠在喉,却依然忍不住看完。就像浸泡在冰冷的河水中,它能够洗净手上的鲜血,却洗不尽心中的罪恶。
2.天才瑞普利 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99)
导演: 安东尼·明格拉
编剧: 安东尼·明格拉 / 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主演: 马特·达蒙 / 格温妮斯·帕特洛 / 裘德·洛
青年瑞普利,不仅有着阳光帅气的外表,还身兼一种独特才能,他可以模仿人和人的笔记和声音,乃至天衣无缝。默默无闻的他一直向往能在意大利生活,那里有碧海蓝天,阳光沙滩。但出身平凡他一直未能如愿。
机缘巧合之下,一位富商聘请瑞普利去寻找他的儿子,一位名叫迪基·格林利的浪荡子。来到梦想之地意大利的瑞普利,慢慢融入了迪基的生活。豪华别墅,度假酒店,以及种种纸醉金迷,还有一位可人的女友,这一切都让瑞普利流连。在三番几次说服迪基未果后,瑞普利开始计划一项阴谋,他要杀死迪基,夺走他的生活,以他的身份享受这一切……但瑞普利并没有料到,这出闹剧终究要露出马脚。
本片改编自女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同名小说。国内读者可能不太熟悉她的名字,她的处女作曾被希区柯克看中,改编为电影《火车怪客》。由她开创的“海史密斯”流派,在美国女性犯罪小说界里独树一帜。内容涵盖犯罪推理,惊悚悬疑及女性题材等。
如果你看过马特·达蒙所主演的另一部电影《心灵捕手》,那肯定会对他那内敛而动人的表演记忆犹新。对于人物性格层次的出色把握,也确立了本片中主演的个人魅力将成为一大看点。片中主角虽然所行非善,但脆弱外表下分裂的人格,经由马特·达蒙演绎,却引人垂怜。虽有邪恶之心,却难以惹人生厌。
既然是小说改编,那么贴近原著主题就成了重点。故事发生在萦绕淡淡爵士乐的时代,充满压抑与反常的氛围,一颗分裂且无助试图冲破阶级藩篱的心,正疯狂寻找其安息之所。这种冲突注定了人物将走向癫狂。但导演却没有选择紧凑的叙事节奏,反而用大篇幅捕捉意大利各地的动人景色,娓娓道来那些交织的谎言。这种“阳光下的罪恶”,如同在学院派油画中添入野兽派的笔触,带来一种震撼人心的纷乱美感。
悬疑电影最讲究逻辑,稍有不慎便会让人难以信服,而信任是连接观众与影片的唯一桥梁。片中不仅把握住了原作的氛围,对于故事架构也有增强。原本传奇故事的缺陷通常来自于逻辑层面,但本片却弥补了其中缺憾,对细节的一丝不苟造就叙事的环环相扣。
3.龙纹身的女孩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2011)
导演: 大卫·芬奇
编剧: 斯蒂文·泽里安 / 斯蒂格·拉赫松
主演: 丹尼尔·克雷格 / 鲁妮·玛拉 /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米克尔·布隆克维斯特,是《千禧年》杂志的记者。与其他同行一样,他每天都埋首于各种报导之中。正当他被一宗诉讼案弄得焦头烂额之时,他意外接受到了一份委托。对方是瑞典声名赫赫的工业集团的创始人,亨利·范耶尔。米克尔兴致勃勃接受了对方的邀请,谁料对方表面上是要他写点传记。实则是要米克尔调查一桩神秘案件。
这桩杀人案困扰了这个大家族四十余年,一直悬而未解。米克尔不仅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卷宗,还要在各色家族人员间周旋。但就在真相即将露出一角时,一个女孩入侵了他的电脑,把他的调查成果一并盗走。米克尔一番调查之下,才得知那女孩名叫莉斯贝丝·莎兰德。米克尔决定邀请她参与调查,殊不知自己将面对怎样黑暗的真相……
本片曾获得奥斯卡奖五项提名与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本片源自瑞典推理小说名家斯蒂格·拉赫松所作《千禧年》三部曲的第一部。这位不爱张扬但才华横溢的瑞典作家,在北欧享誉盛名。他先前是一名记者,在小说广受赞誉后,便辞去工作专职写作,所获奖项无数。
大卫·芬奇对具冷硬格调的犯罪故事,总有着一种近乎狂热的痴迷。而来自北欧这种寒冷国度的悬疑故事,最能符合他的口味。原著的故事分为两条线讲述,两位主角经过了漫长的铺垫后才正式见面。大卫芬奇虽受限于电影时长,无法把所有细节铺陈开来,但选择情节均是书中最为出彩的环节。而他本人对于画面的出色把控,使得本片呈现出种种文字所难以表现的冲击感。
我们都习惯说电影要“忠于原著”。其中最重要的一块就在于保留了多少原先内容。其实本片先前还出过一个瑞典本地版,相比之下,芬奇的版本显然保留了更多原作精髓。令人惊叹的高速剪辑将影片节奏不断推上高地,与渐进的音乐配合,由此组成的一连串影像浪潮,酣畅淋漓。不仅深深扎入视网膜里,还与记忆交织串出阵阵回响。
对于一部经典的惊悚小说而言,案件本身其实只是引子,用来引出一连串阴谋,以此折射出社会现实。故事对政治,新闻业与金融业均有关注,但所选视角并不冷酷刚硬,反而充满人文关怀。电影对于原著中的感情线也多添了笔墨,也给这个来自北回归线外的故事添加了一丝温暖浪漫。
4.人骨拼图 The Bone Collector (1999)
导演: 菲利普·诺伊斯
编剧: 杰瑞米·拉科恩 / 杰弗瑞·迪佛
主演: 丹泽尔·华盛顿 / 安吉丽娜·朱莉 / 奎恩·拉提法
林肯探员,一名曾经享誉警界的侦探,却因为意外全身瘫痪。如此打击就算是硬汉也难以承受。原想隐居避世的他却收到了原来同事的求助,一桩神秘的杀人案急待他解决。这是一起连环碎尸案,凶手在纽约各处杀人犯案,还留下证据挑衅警方。发现尸体的是负责巡逻的警员艾米利亚,她即将退居二线却意外发现了尸体。
虽然艾米利亚心思缜密,对于案情做出了种种细致分析。但因为身份的限制,没人愿意听她说话,只当做菜鸟的胡言乱语。但林肯探员却发现了艾米利亚身上的天赋,她的敏感与胆识正是一名探员所需的。林肯邀请艾米利亚一起参与破案,两人的合作虽少不了摩擦,但也使得案情愈发明朗。但事情真的会如此顺利么?
杰弗里·迪佛在11岁那年就创作了个人第一部小说,其后笔耕不断,其所著“神探莱姆”系列的主角,便是片中由丹泽尔华盛顿所饰演的侦探。其不仅获得英国犯罪小说家协会所颁发的“铁匕首奖”,更曾获得安东尼小说奖提名及爱伦坡奖提名等诸多荣誉。这位曾做过记者,歌手,诗人的作家,正是借《人骨拼图》一书,奠定了自己在美国侦探小说界的耀眼地位。
一般来说,故事的进展需要两股力量来驱动。一者为人物,一者为情节。而由人物驱动的故事其内在动能更为充沛,发展也相对灵活。《人骨拼图》便是一例。故事中的两位主角不仅引人注目且身怀绝技。林肯睿智冷静,曾经无限风光如今,却只剩一具躯壳,连上厕所都不能自己完成。而他最担心的是自己的意识彻底消散。菜鸟探员年轻美丽,早年曾做过模特,但深受父亲自杀影响的她却消沉憔悴。事业不得志,感情也如同蛋壳般脆弱。这种种人格及经历上的对立,让两位搭档间注定冲突不断。
本片中的一大看点,便是丹泽尔华盛顿的演技。他将如何饰演:一个全身只剩手指能够动弹,只能依靠言语和双眼来传达信息的人?答案是——靠思想,思想相比其他事物更加纯粹,也更加抽象。如何不借助任何动作来表现探员超人的智慧,这只有真正的演员才能做到。
原著既是作者成名之作,精彩程度自不必说。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将故事中的两条线串联起来。一条是正统的推理破案,悬念迭出,让人捏一把汗。一条是心灵与肉体的双重成长,令人心生钦佩。两条故事线交织一体,就如同男女主角的关系进展,微妙且有趣。片中探案手法也不循常理,他们并不只就手头线索推理,而把重点放在剖析罪犯大脑,层层递进,只为那能牵一发动全身的线头。
以上几部电影,虽然只是小说改编电影中的沧海一粟。但无论是内涵或外延环节上,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从中我们也可以得见,虽然两者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诸多不同,但都有充足的信息可供观众解读。无论你是单纯享受脑力激荡的快感,或是乐于见得自己心爱的作品被赋予血肉,都可以享受这种从主观跨越到客观的神奇。
评论区
共 1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