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勋章系列作为曾经FPS游戏的代表品牌之一,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了十八年载,却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荣光。荣誉勋章系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EA手中的王牌为何会走到今天这步?Youtube上的Gvmers频道将带您回顾这个游戏系列诞生至今,那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并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
《荣誉勋章》系列是本人接触最早的二战射击游戏,也对这个系列有着很深的感情。凭着对这个系列的热爱,本人参与了这部短纪录片的翻译与时间轴部分工作,在多人热心支持下,历时一个月为这部短片制作了字幕。此次将视频转载机核,是希望有更多游戏爱好者们看到这部精彩的游戏专题纪录片,了解到这些背后的故事。
不过,如何在机核的文章中既介绍视频,又介绍游戏,实在令我有些难办;所以我想,还是在文字中简单讲讲视频中没有提到的,国内玩家经常产生疑问的小科普吧。
许多人或许都被《荣誉勋章》众多繁杂的系列名称搞晕过,例如标题中提到的“反攻诺曼第”,实际上对应的就是《荣誉勋章:联合袭击》;对应联合袭击资料片《先头部队》的“诺曼第大空降”也是同理。这些名称其实并不是错译,而是当年台湾出版商为游戏起的名字。台湾发行方这样青睐“诺曼第”一词,大概是因为“雷霆救兵”,《拯救大兵瑞恩》当年太过知名的缘故。
而同样令人困惑的“荣誉勋章1”、“荣誉勋章2”这类名称就有些匪夷所思了,且不说《荣誉勋章》系列从来没有使用过数字表示世代,而且这些名称还是从2010年诞生的现代战争《荣誉勋章》新作起开始出现的。这种错误的命名方式就是盗版的“功劳”了。
如果说这些译名已经把《荣誉勋章》拆的七零八岁的话,国内引进的正版代理的新译名则让情况雪上加霜——在很多系列已经有了固定的叫法后,国行正版才姗姗来迟,导致同一游戏再一次衍生出不同的叫法。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荣誉勋章》一直是EA旗下的品牌。其实,《荣誉勋章》和命令与征服系列一样,都是EA通过收购而获得的IP。
《荣誉勋章》最早的一部作品是由梦工厂互动制作开发,由EA发行在PlayStation上的《荣誉勋章(1999)》。这部作品在国内可能不像PC上的《荣誉勋章:联合袭击》那样熟悉,但在欧美市场可以说是大获成功。在首部作品成功发行后,EA开始意识到这个品牌的潜力与价值,并开始同梦工厂互动谈判。说到梦工厂,大家或许都不陌生,这个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创建的公司发行了众多的经典电影、电视剧和动画,而梦工厂互动就是其分支出来的子公司,在《荣誉勋章》之前曾专注于开发电影改编游戏。
随着《荣誉勋章》的第二部作品《地下抵抗》的成功,EA收购了梦工厂的这支游戏部门,并与当时并入EA的Westwood工作室、自家的EA太平洋工作室共同合并为一个全新的工作室——EA洛杉矶(EALA)。此后的数年里,EA洛杉矶一直负责开发了多部主要的《荣誉勋章》系列作品,直到EA战略改组的到来。
2010年7月22日,美国艺电宣布EA洛杉矶改组,其中一部分成立为新的工作室:Danger Close Games。这支团队肩负起了振兴《荣誉勋章》系列的大旗,并未我们带来了两部现代题材的新游戏:《荣誉勋章(2010)》和《荣誉勋章:战士》。
许多老玩家可能都知道这个故事了,视频中也有着重提到——开发了《荣誉勋章:联合袭击》的2015工作室,其部分员工之后创立了Infinite Ward,并开发了《使命召唤》。他们的跳槽经历和玩家争论在此不做多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2015的“元老”们真的把握住了时机,为游戏市场带来了两个不同品牌,但同样精彩的游戏系列。
好了,再说下去恐怕大家就不用看视频了,更多的细节还是请各位去视频中发掘吧!在此我要再次感谢和我一同制作字幕的朋友们,以及视频的原作者为我们带来这么详尽的一期视频(大家能去原地址的都去点赞吧)。
这里再打一个小小的广告,荣誉勋章中文维基期待各位爱好者的加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看,也欢迎来帮忙编写哦。
评论区
共 3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