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受过英国正统戏剧训练的那些艺术工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一直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她于1976年去世,但至今都有数量众多的忠实读者,这些人亲切地称她为“阿婆”。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克里斯蒂女士是历史上最畅销的作家,被公认为“侦探小说皇后”。其中《牧师公馆谋杀案》、《东方快车谋杀案》、《三幕悲剧》、《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无人生还》、《畸形屋》、《怪钟疑案》最为脍炙人口,保质期都很长。
阿婆著作等身,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可称之为人类文学的瑰宝。自然,根据这些小说改编的舞台剧、广播剧和影视作品也是汗牛充栋。今年,我们将在大银幕上第五次看到名侦探赫丘里·波洛登上那节承载罪恶与死亡的加莱车厢,卷入那起背景复杂、拷问人性的谋杀事件。
由肯尼斯·布拉纳指导的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与之前几个版本一样,也汇集了当今影坛炙手可热的十几位明星:英国“莎翁剧王子”肯尼斯不仅担任导演,同时亲自扮演波洛一角;依靠《星球大战》成名的黛西·雷德利出演玛丽·德本汉女士;曾在蒂姆·波顿版《蝙蝠侠》中化身猫女的米歇尔·菲弗饰演赫伯德夫人,是案件关键人物;英国老戏骨朱迪·丹奇诠释沙皇俄国公主卓戈米罗夫,在故事中深不可测;获得两次艾美奖的德里克·雅各比出演管家爱德华;西班牙女神佩妮洛普·克鲁兹饰演葛丽泰·奥尔森;威廉·达福扮演美国侦探哈德曼;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席舞者谢尔盖·普诺宁饰演暴躁的安卓尼伯爵;当然,还有性格偶像约翰尼·德普,在本片中“客串”了富豪雷切特一角。
阿婆的探案故事,大概是少有的在知道案件真相后,还能常看常新的作品。因此许多导演并不忌讳推理类故事“一次性观赏”的束缚,都试图用自己的角度去探索改编的可能性。因为这种隽永的价值,即便我们可能已经看过前几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今年的肯尼斯版仍然有一定的期待值。
本作的前四版银幕作品,分别是西德尼·吕美特指导,阿尔伯特·芬尼、英格丽·褒曼、劳伦·白考尔、马丁·鲍尔萨姆、肖恩·康纳利共同出演的1974年版;卡尔·申克尔指导,阿尔弗雷德·莫里纳主演的2001版;菲利普·马丁指导,大卫·苏切特、杰西卡·查斯坦等主演的2010版单元剧;以及河野圭太指导,二宫和也、松岛菜菜子、佐藤浩市出演的2015年日版迷你剧。几个版本在各自领域都算得上星光熠熠,然而质量参差不齐。
其中最有名的是74版和10版。西德尼·吕美特以非常浓烈的舞台剧方式呈现了这起案件,芬尼的波洛显得开朗而自信,说话抑扬顿挫,呈现了对比利时人完美的古典式演绎。影片对镜头的运用非常克制,调度中规中矩。唯有重现雷切特被害的场景颇具感染力:幽蓝的光线,衬着凶手模糊的面容,塑造了一种宗教受难般的景观和强烈的仪式感,显得绝望而惊悚。其他部分的剧力几乎靠着十几位明星的出色表演撑起,最亮眼的当属英格丽·褒曼。当时年近花甲的她,用出色的念白和无与伦比的情绪表达,赢得了第47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一奖。
2010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则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紧张激烈的配乐,丰富的景别转换,最大化地呈现了逼仄车厢内的悬疑氛围。此片是大卫·苏切特“大侦探波洛”系列剧的其中一集,90分钟的片长令影片的叙事节奏非常明快,毫不拖泥带水。案件的推进速度错落有致,线索的交叠也相当清晰,是其他版本比不上的优点。祛除了舞台式的表现,影片流露出一种通俗推理剧的气质,观赏性极强。
对于杀人场景的刻画,此版不再有宗教般的受难和仪式感,而是在高照度光线下,直接拍摄凶手行刺的过程。刀刀入肉,复仇的怒火被直白展现,揭示了人性尽失的时刻那种无法直视的暴烈和残忍。
影片最大的亮点是对主角的“二次创作”。坚守司法正义的侦探波洛,在面对动机如此复杂的谋杀案件时,陷入了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困境,不得不重新审视公平与正义的意义。影片中经历过大风大浪,面对了无数血腥案件的波洛,显得老迈而疲惫。在面对凶手的质问和反驳时,信念也产生了根本的动摇。结尾在苍白的雪地中,波洛紧握十字架,表情痛苦而悲凉,试图远离东方快车上发生的无法被审判的罪恶,形象异常孤独。这是对原文本非常成功的一次延展。
《东方快车谋杀案》本质上便是对法律公正与现实罪恶二者的探讨,体现出强有力的思辨性。它抛给我们一个无法做出解答的问题,即:文明人以正义之名对恶人施行法外裁决,是否应当得到理解与原谅,甚至是法律和道德的支持。本质上,这与当今那些超级英雄电影所蕴含的主题别无二致,却是以一种更严肃、更细腻的方式去表达,不受娱乐属性的干扰,于是更能引人深思。正是这种深刻的精神内核,使其故事魅力能够如此经久不衰。
肯尼斯·布拉纳也算是英国老牌导演了,曾指导过新版《足迹》、《雷神》、《一触即发》、《灰姑娘》等数部作品。这些电影的背后,都是由哈里斯·杰姆巴卢克斯担当摄影的,二者的合作可谓亲密无间。去年颇受好评的《天空之眼》,摄影师也是哈里斯。而这次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最大的看点自然而然就是摄影了。
在主题深度没有太多可挖掘空间的情形下,布拉纳和哈里斯明显将重点放在了视觉上。这次的镜头调度比前几版都要丰富。开篇登车的一组长镜头,运用插件视角,透过列车车窗,横移跟随波洛探长,几乎与所有关键人物打了个照面,每个人见到他的反应都不甚相同。视听语言中的暗示不言而喻。而片中几次利用画外元素,以及上帝视角的适时出现,也暗含了某种人物之上的审视。
摄影充分运用了纵深空间。加莱车厢狭长的过道,在明暗交替中,揭示了人物无法逃避的宿命。正如片中波洛所说,杀过人的人,灵魂将不再完整。因此,影片中的几次群像构图都是失衡的,特写与中近景的交替,不同角度的对照,以各种方式去刻画角色的残缺感。
对于车外场景,影片利用特效和奇观镜头变着花样地渲染,也确实带来了一定视觉上的新鲜感。冰天雪地的温科夫齐(克罗地亚东部),代表冰冷工业机器的东方快车在此搁浅,与此同时罪恶也被一并释放。严酷的景观不仅揭示了工业社会对文明与人性的侵蚀,也渲染了整个车厢乘客被捆绑的命运。
这次的谋杀场景,以斜角镜头和黑白画面的方式,配上哀伤的钢琴曲,突出了复仇得逞后,那种更加巨大的悲凉与痛苦。影片没有直接拍摄行刺的画面,镜头一直聚焦在凶手的面孔。不稳定的构图对凶手表情的集中展现,再次彰显了罪恶对灵魂不可修复的伤害。
五个版本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在真相揭晓的高潮部分都表现得非常有力。肯尼斯·布拉纳同样做的也很不错。这次最后的审问场景,被搬到了车厢外,在一处黑漆漆的隧道前。乘客的群像以一种肃穆的面貌凝视观众。油画般的影像颇似《最后的晚餐》,每个人面对命运的审判,显得麻木而平静。
相比于视觉上的大胆营造,影片的其他部分则显得非常平庸。肯尼斯似乎在74版和10版之间选取了一条折中的路线,没有太过沉溺于舞台化的表达,也抛弃了故事内核的思辨性。波洛在结尾对凶手的质问是压倒性的,对方毫无还手之力,这也就失去了2010版那种对峙的张力。
除此之外,这一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娱乐元素。肯尼斯版的波洛应该是银幕上最帅的一版了,但这次的胡子造型非常夸张,笑声也更具魔性,洁癖性格也被放大。影片还在开头和中间也用了两场动作戏作为调剂。但这些无论对阿婆的读者来说,还是对不熟悉故事的观众而言,几乎都是费力不讨好的处理,无法弥补故事前半程的温吞和沉闷。
因此,本片目前在IMDB上的评分并不高,烂番茄的媒体评分也将将及格。但这究竟是阿婆的翻新之作,而且看结尾的样子,搞不好还会继续拍《尼罗河上的惨案》。如果你对摄影抱有期待的话,不妨一看
评论区
共 4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