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近天气预报上雨天的增多,似乎闷热难熬的盛夏也要悄么声的来了。如果说走进星巴克点上一杯冰饮成了如今最时髦的消暑方式的话,那么小时候躺在凉席上手握冰棍吹电扇的日子似乎也称得上是奢侈的享受。那么今天我们就聊聊伴随大家一同成长的雪糕品牌——和路雪。也许下面提到的这些已经消失的产品,可以唤起你的童年回忆…
在关于夏天的记忆中,老奶奶推着盖有厚厚棉被的推车,从「冰箱」里翻出的红小豆冰棍是我对雪糕最初的印象。纯纯的豆香,入口不算绵软但也清凉解暑的口感,对于当时只有五毛的定价来说也足以称得上良心;而提到这种小豆冰棍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薄薄一层的包装纸,特别容易附着在表面,以至于如果能完美地撕掉它,都能欣喜地感觉是一次挑战耐心的大胜利。
后来过了没多长时间,吃冰棍的经历也从等待吆喝声变成了攥着零钱去小卖部自己挑选。看着冰柜里还不算少的种类,那也可能算是我患上「选择恐惧症」的原因了。不过在童年吃过的一大堆冰棍之中,「和路雪」可是自己接触到的第一批食品界的洋品牌了。
和路雪其实并不是原品牌名称,是取自「和路氏雪糕公司」的简称。和路氏(Wall’s)是英国的百年老牌,创办于 1786 年,其公司最早的业务是向宫廷提供猪肉,但因为在 20 世纪初时每逢夏天市场需求的减小,因此在 1913 年时不得已开始了冰淇淋业务,后来在一战之后,公司被联合利华买下,自此,和路氏的冰淇淋生意开始越做越大。
不过也许你还不知道,其实在不同国家「和路雪」命名都是不一样的。
其实它本身是联合利华在全球范围内收购的多家冰激凌公司组成的,包括 miko、frigo、Algida 等,其中就有诞生于一战期间的英国冰激凌生产商 Wall’s。
为了最大程度亲近本地消费者,联合利华保留着这些公司在当地的原有命名,只把 logo 实现了统一。
和路雪进入中国的时间其实是和肯德基、麦当劳差不多,1993 年开始在中国地区销售,通过资料显示,当时进入中国的第一年,就创下了联合利华旗下冰淇淋业务销售的最高的记录,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和路雪当时在中国采取的策略有着很大关系。
在这里,居民区没有特别多的大超市,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小卖部」;没有小零食囤货采购的习惯,便利地随吃随买才是当时的消费理念,所以和路雪因地制宜得在小卖部里全面的投放出了自己的冰柜和太阳伞,目的也很明显,在肉眼可见的地方都有着自己品牌的身影。
从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战略当然是成功的,之后雀巢大举进入中国,但在冰淇淋市场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
和路雪除了当时在中国的推广战略正确之外,其推出的各种雪糕产品也确实抓人眼球。
先说说童年当时的最爱麦酷狮吧,这也是当年和路雪主攻 6-12 岁儿童的产品线。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看着这头名叫 Max the Lion 的狮子眼熟的。
这头狮子当年最常见的就是在百乐宝的包装袋上,丰富的口味是百乐宝系列最大的特点,我记得当时最爱吃巧克力味儿的!
开球、神奇小指、小彩笔,这三款可能并不太常见,但造型着实够吸引小朋友,记得开球上面的「足球」其实是一块泡泡糖。
奇彩炫、水缤纷和火箭,当年也特别爱吃,因为本身没有奶油,消暑能力一流!对说到这里还想起原来的一个怪癖,喜欢嘬冰棍,把里面的色素啥的都吸出来,特别是最欢这款水缤纷。
这三款里只吃过果宝了,上面的西瓜籽是用巧克力做的。
另外和路雪还有主攻 15–25 岁年轻人的可爱多系列,这也是我现在最常吃的(因为公司附近唯一的便利店 7-11 里就属它还便宜点…)
最后就是主打高端定位的梦龙了,在当时可能也就过年拿着压岁钱才舍得尝尝,当时 8 元的定价确实就已经看出其在市场的定位了…
其实关于梦龙的产品开发,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在 1989 年产品推出之前,根本没有一款巧克力能在零下 40 度的环境下保持口感,于是著名巧克力生产商 Callebaut 和比利时的 OLA 实验室一起,研发出了这样一款巧克力,用于制作成梦龙冰棍的巧克力脆皮。
此后推出的千层雪从十多块钱的定价来看也是瞄准了高端市场,但似乎有些叫好不叫座。这两款产品能在当时有不小的话题性,其价格也确实是一大原因。
如今和路雪对于「梦龙」这个品牌的经营似乎也在一直尝试着新的方向,正如前不久在国内各地都曾闪现过的「梦龙 Pleasure Store」,大家完全可以在店内搭配出自己喜欢的口味,也算是和路雪在线下的一个新尝试。
关于冰棍的话题,感觉一时间真的聊不完,棒棒冰、大红果、菠萝冰、天冰大果等等,好吃的太多太多…写到这,只想说一句:我想念原来的那些冰棍!
感觉《Splatoon 2》可以再出个新祭典——吃冰棍你是奶油派还是纯冰派?
评论区
共 14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