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进一步的思考之前,让我们先简单回忆一下上一篇短文中所得到的结论。看看有哪些东西是明确的。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意识指向的对象不必是现实中实际存在的东西,对象可以不在场甚至不存在。此外,意识所指向的对象绝对不是意识本身的一部分,不能被包含在意识行为之内。那么我们现在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即:意识所指向的对象一定在意识(心灵)之外。
这个结论看起来好像有点怪,难道这不就是我们在上一篇短文中首先反驳的观点吗?就在刚刚我们不是还说了意识指向的对象可以不实际存在吗?如果我们仔细想想的话,这个结论只是说了对象在意识之外,可没有说对象在现实中实际存在。之所以我们会有困惑是因为我们预设了意识世界和物理世界的二分,如果承认这种二分的话,那说对象在意识之外当然就等于在说对象在物理世界之中了。要想迈出这一步突破这种二分世界可能不太容易,不妨让我们姑且承认这种二分,但是为意识所指向的对象单开一个神秘领域。
那么我们现在的意识图景是这样的:意识指向对象,这个对象在意识之外,但是又不在物理世界之中,也就是说既不内在于也不外在于意识。这种听起来有点怪的结论其实也很符合我们的常识。让我们来设想一支会说话的钢笔,这个对象当然不在现实中实际存在,但是按照我们之前得出的结论,它也不存在于我的心灵中,我们只能说这个对象既不内在于也不外在于意识。这种幻想的情况很容易让我们理解我们得出的结论,不过其他情况呢?就像我在前一篇短文里举到的那个例子,我看了一眼那支13年买的钢笔。人们可能会认为实际看到了对象和想象一个对象是非常不同的情况,即便我们说一个想象的对象既不内在于也不外在于意识,一个实际看到的对象也是一个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对象,而不能说实际看到的对象既不内在于也不外在于意识。似乎看到的对象和幻想的对象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前者实际存在而后者不实际存在。
不过让我们好好想想,是因为一支钢笔客观存在所以我看到它,还是因为我看到它所以我说它客观存在呢?有的人或许会说当然是因为它客观存在所以我才能看到它。因为我只能看到客观存在的东西,所以只有钢笔客观存在我才能看到钢笔。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个推理恰恰说的是因为我看到了钢笔所以我说钢笔存在,只不过它加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我们只能看到客观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些人会认为在认识上是我先看到钢笔然后再说钢笔存在,但是在逻辑上是因为钢笔存在所以我才能看到钢笔。
钢笔存在是我能看到钢笔的必要前提,而通过看到钢笔可以逻辑地推出这个前提。不过问题是我们现在就是在疑问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有在我们意识之外,不以我们的意识转移客观存在,物理存在,实际存在这么一种东西,而这个推理却直接用了一个包含这种存在的未经检验的大前提:我们只能看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或者我们可以走另一条路,机核里有不少关于笛卡尔的短文,里面或多或少介绍了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我想各位看到这里的读者应该都对普遍怀疑有所了解,那么也可以顺着笛卡尔的思路来怀疑这些在我们意识之外,不以我们意志转移的物理对象。
不过不要在笛卡尔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要时刻记住我们现在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在思考意识和对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们之间关系如何,至于物理对象以及物理世界存不存在这种问题其实和我们现在要思考的问题完全无关。
于是我们会发现,看到(感知到,知觉到)一个对象和幻想一个对象的区别并不是由前者是在物理世界客观存在而后者不在物理世界客观存在所造成的。这也和我在上一篇短文里谈到的第一个结论相吻合,并不是对象因果性地作用于我们的意识从而使我们的意识指向对象。这并不是在说看到的对象和幻想的对象完全一样没有区别,也没有在说所谓客观物理世界不存在,而只是在说无论是知觉到的对象还是幻想中的对象都处在这个在意识之外而又不在物理世界之中的神秘领域中。我们这里做的其实就是把知觉对象从物理世界拉到了神秘领域中。
我们发现在讨论意识和对象问题的时候那个所谓的物理世界完全在讨论之外了,因为意识所指向的对象全都在这个神秘领域之中,而那个所谓的物理世界则完全和我们讨论的问题无关。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好好想想这个神秘领域到底是怎么回事,和物理世界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的物理世界。
我们很容易注意到物理对象的特点就是客观存在不以我们的意志转移,它就在那里,与我无关。但是我们意识指向的对象并不在物理世界中而是在神秘领域中,我们会发现意识指向的对象和物理世界的对象有一个重大的不同,那就是它们不能独立存在。一个物理对象完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我就算现在不往桌子上看,那支钢笔也依然在那里,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一个意向对象却并非如此,意向对象不能脱离意识活动而存在。因为这里的意向对象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理对象,而仅仅是我的意识指向的对象。这里并不是在说那个客观存在的钢笔因我的意识而存在,不能脱离我的意识存在,而是在说我意识指向的对象不能脱离我的意识活动而存在。
我们这里在讨论意识行为和意识指向的对象的关系而不关心那个客观世界,只要把这点理解清楚了,那么“意向对象不能脱离意识活动而存在”这个结论就是显而易见的了,毕竟所谓意向对象就是我的意识行为所指向的对象。这么看来或许这里不用“关系”这个词才比较合适,因为“关系”似乎暗含了两个独立存在相关项,而意识行为和意向对象显然不是相互独立的。这种区别就类似于因果性关系和结构性关系的区别。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在思考这个意识活动指向对象的结构。在这里意识行为似乎是首要的,主动的,是意识行为去指向对象而不是相反。这个神秘领域和意识世界的“关系”绝不是物理世界和思维世界的那种互相独立的关系。我们下面的任务就是去进一步去思考意识行为指向对象的内在结构。
不过让我们在进一步思考之前先停一停,歇歇脚步想一下目前已经得到的结论能回答什么问题。人们常常困惑于某种不可知论,我们的认识能力如此有限,如何认识那个庞大而又深邃的客观世界?我们看到的东西可能是假的,或许是幻觉或许是梦境。我们看到的东西仅仅是我们看到的东西,而真实的世界本来是如何的我们却无从得知。我们深感自己的渺小与有限,我们不知道认识如何切中对象,我们不知道主体如何通达客体。而现在,在短暂的思考下我们似乎发现了一条幽幽小径,意识本来就要指向对象,超越自己去指向一个在自身之外的对象,并且它是直接地指向对象,而不是通过什么表象来作为中介,这里没有表象也没有模型和映像,有的只是直接的通达。知觉在这里获得了恰如其分的地位。
情况真的如此的美好吗?这里面难道没有什么问题吗?各位善于思考的读者可能还是会觉得心里有一根刺,始终对那个物理世界念念不忘,那根客观存在的钢笔,它是如此真实,静静地躺在那里。我们意识所指向的对象到底跟那个客观存在的钢笔有什么关系,我看到的那根钢笔到底是不是实际存在的钢笔,还是说仅仅只是那个神秘领域的诡异对象,这又和我幻想一支钢笔有什么区别?我到底还能不能说我看到的钢笔是实际存在的钢笔?
我们或许该勇敢地尝试自己回答一下自己的疑问,看看能否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评论区
共 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