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当时下定决心,专心把尺八学好。但是,如果这么做的话,我就不是我了——一个什么都想学,并且拿去人前卖弄的家伙。因此,大家可以叫我“卖教授”(麦教授是我偶像!)。
我很早就有学习三味线的念头了。早到什么时候?早到看《俺妹》,京介给土妹子的弟弟一把三味线那时开始。这个乐器吸引我的原因是,它不但能够飞快地弹出旋律,还能“咔咔咔”地弹出清脆的节奏声。在我学习尺八之后,一次课余时间同老师的聊天中,再一次聊到了三味线。
犬皮?很好,很适合我这样的恨狗人士——小时候差点被狗咬到了左眼,现在在眼皮下方还有一块疤痕。学!我TND学爆!学习三味线,为了故乡的狗肉干扣面!Rua~
多年以前,尺八演奏大师神崎宪先生来到中华大地,给我们带回了尺八,也培养了一大批的尺八师范。可惜三味线的爱好者们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目前国内还没有三味线的师范。想要学习三味线,只能在南京或者上海,等待每隔几个月一次的授课。尽管如此,三味线爱好者们依旧互帮互助。虽称不上教学,也算是共同进步,一起学习这个与尺八一样拥有着中国祖先的乐器。
津轻三味线是三味线的一种,下面是三味线的材质和分类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冲绳地区流行的“冲绳三线”,保留着三弦的蛇皮材质。同时,在我国南方流行的南音洞箫,也在此地有所传承,不得不让人唏嘘感叹。
不同三味线的分类,类似于我国“胡”类乐器的分类。常见的“胡”有:二胡,高胡,低胡,板胡,京胡等。不同的材质、长度,造就了他们不同的音高和音色。至于上面聊天中提到的猫皮,不是津轻三味线的制作材料。津轻三味线在演奏时,会有大量叩击的技巧,演奏的强度注定了它对材料的要求。当然,现在的津轻三味线除了使用犬皮之外,还会使用合成皮来制作。
前些日子,写代码摸鱼之余,和学习三味线的朋友聊天,他给我推荐了一部老动画——《仁太坊:津轻三味线始祖外传》。
动画的故事,围绕仁太坊的成长经历展开,塑造了一个历尽艰苦磨难终成正果的大师形象,是一部成功的儿童教育片。在动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一次演奏的比试中,仁太坊母亲留给他的三味线已经无法适应他的演奏技巧,被接连的打击鼓面的技巧和快速的弹奏破坏掉了。
就像重轻老师的某一期电台节目中提到的,现代音乐总是往声音大的方向发展的。在朋友的帮助之下,仁太坊接触到了太棹,一种大号的三味线。通过艰苦练习,也结合了他自己的演奏技巧,仁太坊终成一代大师。而因他活跃在津轻地区,他所改进的三味线也就被称为津轻三味线。
在动画中,有位寺院住持通过守破离这三个字点破了仁太坊的困境。这三个字,也能很好地描述出学习的不同阶段: 循序渐进,根据前人的教学和资料去学习,这是守;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加入自己的思考,这是破;而最后我们学到的东西,可能同我们一开始学到的东西大相径庭,这是离。
模仿他人,猴子也做得到。弹出自己的三味线!
我在学习之前,多次询问朋友,津轻三味线有没有本曲——即流传久远的正调。答曰没有。我想,这大概也是仁太坊的思想吧,弹出自己的三味线。
就以动画中出现的《津軽じょんがら節》来说吧。这首是津轻民谣中最有名的一首,根据流传时代的不同,有旧節、新節等版本。去音乐软件搜索上妻宏光的演奏,可以找到他所演奏的这首曲子的不同版本。
学习三味线的朋友说,津轻三味线的曲子只是曲名,就像作文题目和题材一样,只定了节奏和一部分音阶,每个人演奏出来的效果都不同。而尺八则不同,尺八讲究流派、师承、本曲等等。举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三味线就像是和服,在看和乐器乐队演奏的时候,成员们的身着无论少多少块布料,颜色多花,再夸张,我们都可以说是和服;而尺八就像是乐器里的洛丽塔,“你这吹得是玉屏尺八”,对形制的要求十分严格。
然而,就算是古板的尺八,在仁太坊改造出津轻三味线的同一时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上一篇关于尺八的文章中,提到了明暗真法流大师,胜浦正山。我的老师有幸收藏了一支他所制作的尺八。
这支尺八和现在的尺八,有着很大的不同,又直又细,而且是平均开孔,像极了唐尺八的样子。在日本正仓院中,仍藏有几支唐尺八。
而平均开孔,就注定了这个乐器无法演奏现在的音乐,或者说很难。这也是我们使用现在的尺八演奏古典本曲时,会有很多角度上的变化的原因。从中国而来,保留了形状和材质,以及最早的一首曲子,这是尺八的守。而根据时代变化,改变了形状、粗细和开孔方式,这是尺八的破。除了演奏本曲之外,一些演奏家会和管弦乐结合,或者是加入乐队,让这件古老的乐器焕发了新的生机,这便是尺八的离。
黑船的一声炮响,给日本带来了西方的文化,也改变了日本的音乐。守着千年的传承,破后而 “离”,从而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听到的日本音乐。仁太坊三味线的“破”,是他技巧上的“破”,为了适应他的技巧,津轻三味线诞生了。
我们熟知的贝多芬,也是个令钢琴制作者头疼的家伙。他的乐谱中,经常出现超出当时演奏音域的音符,使得必须为他而制作音域更宽的钢琴。日本轻小说作家杉井光曾经利用书中角色吐槽道:“这都几百年了,钢琴再也没了变化”。不是钢琴没有变,而是再没有需要让钢琴做出改变的人了。
吉他也是一件十分古老的乐器。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我们都能看到类似形状的乐器。仁太坊技术的创新,源于他对传统三味线演奏技巧的挑战。那么吉他的演奏,也有类似的家伙们。是谁规定了抱着木吉他就一定得会唱《成都》了?谁规定了只弹不唱就必须得穿西服打领带踩着脚蹬了?没错,指弹出现了。
指弹吉他是一种结合了各种流派的吉他演奏技术,并使用了各种特殊调弦的木吉他演奏方式。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演奏风格。比如Tommy大神,他的演奏技巧中常常会出现左右手的制音技巧。以下面这首《The Man With The Green Thumb》为例:
而被称为光头的Petteri Sariola,则有着丰富的打板技巧,被人称为琴箱鼓手。我的一个朋友,野良猫,就是模仿光头风格的指弹演奏家,下面是他翻弹的《The Clockwork》:
机核也有着指弹吉他的爱好者——我们的哈迪。如果有一期节目,放着岸部真明或者押尾光太郎的指弹曲,那么那期一定是他放的背景音乐。话说回来,那么我们的二次元朋友们最喜欢的指弹演奏者,肯定是他了——武士桑!
我是2011年开始学习木吉他的。2012年初,我在b站看到了武士桑演奏的《魔法少女小圆》OP的视频。完美的改编,流畅的演奏,这个视频我保存了多年,也练习了很久。那年,我给武士桑创建了百度百科页面。
2019年3月20日,他的北京生日场演奏会那天,他给了我上面的签名,也写下来我们结缘的马猴烧酒馒头卡。巧合的是,他自己的b站账号,也在那天更新了《小圆》OP的重制版视频。
和押尾桑一样,他们演奏的都是典型的日系指弹。在演奏会中使用AM、PM等打板技巧,国内有着一大批这类指弹爱好者。
那么,演奏技术的改变,也会促进乐器的改变。现在,专为指弹而生的吉他也开始出现了,甚至只针对某个风格的指弹吉他也有了。在上面野良猫的演奏视频中,他所使用琴便是光头改进的,敲起来会更加地带劲。而常见的OM型、A型、D型等分类,也是木吉他根据不同的演奏风格做出的改变,音色上也各有特色。
吉他,接了音箱,声音不够大,继续放大,再放大,失真,于是电吉他出现了。只有失真,不过瘾,那就加各种各样的效果器。原先的电子合成器,可能比一间房子都要大;而现在我们制作电子乐,只要在电脑前按按键盘拖拖鼠标就好了。中国的锣清脆响亮,那就吊起来,小声敲起来还有叮叮的声音,就叫叮叮镲吧。再也没有改变的钢琴,把声音录下来反着放,就变成了现在抒情歌曲中常用的音效…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尺八不再是虚无僧的专利,三味线也不是只有和尚能弹,钢琴曲也不再是只为宗教服务了。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可以自由学习和创作音乐的时代。受够了各大汉化大师的微创新,或者不再想听套路和弦闯天下的口水音乐,那就自己行动起来,破了这个局吧。
B站新开了学习区,罗翔老师和半佛仙人参加活动,做了个知识学习要深还是要广的辩论。这里只能借用豆哥的一句话:见仁见智。所以,对不起了弓虎爷,我选择全都要,我去学三味线啦。
评论区
共 3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