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长期以来的盗版环境导致许多游戏、动漫的本地化进程混乱复杂。官方汉化的缺失,让许多作品中名词的广泛认可绎法和作品原义产生不小的偏差。许多作品在时隔多年终于推出官方版本后,常常因为翻译遭到长久以来习惯盗版翻译的读者粉丝的批判。
那么在盗版文化没那么猖獗,官方引进门槛也没有那么高的我国港台地区以及美国,本地化如何呢?
首先来看一下大家都很熟悉的《名侦探柯南》。《名侦探柯南》连载于1994年,动画化于1996年。
在网络时代到来前,大陆观众长期接受的是台湾配音。相比日本原版,台配版在人名地名等名词翻译上可说十分忠于原作了。偶而一些无视原作的本地化处理,也并没有离题太远。
比如在《福尔摩斯迷杀人事件》中,毛利小五郎谎称自己是福尔摩斯迷,却举了个《无人生还》的例子,并且还把《无人生还》的日文标题“そして誰もいなくなった”说成了“そして誰もいやくなった”。台配版为了强化这个笑点,便将此处的《无人生还》改成《东方快车谋杀案》,并将毛利小五郎的口误翻译为更明显的“西方快车谋杀案”。
类似同化风格的翻译还有将柯南的吐槽“余計なお世話だ”翻译为台语的习惯表达“要你鸡婆”等。
台配版偏离原义的本地化几乎只体现在将日语笑点转换成更符合汉语习惯的笑点,这种同化处理在B站上成为许多人批评之处。
专门负责引进日本动画的美国公司Funimation在2003年取得《名侦探柯南》前104集的版权,以此制作了英配版《名侦探柯南》,并将其改名为《Case Closed》(结案),2004年5月起在Cartoon Network频道的Adult Swim板块播出。
除了标题外,美国在本地化的进程上走得更远,他们将角色的名字也全盘本地化:
其他如小岛元太变成George Kojima、圆谷光彦叫Mitch Tsuburaya等等日裔美国人名字更是不一而足。
根据Funimation答观众疑问的网页,这样给角色改名的翻译风格是他们和日方重复讨论的结果。他们共同认为这样更加适合美国观众欣赏动画。Funimation还专门找人用英语填词并翻唱了《名侦探柯南》的前三首OP。
《Case Closed》在北美的收视率并不理想,最终导致其在仅50集后即遭腰斩。在这之后,不少其他的北美电视频道都或多或少播映过《Case Closed》,可始终没有造成哪怕是《龙珠》三分之一的影响力。
Funimation之后,出版《名侦探柯南》的小学馆自己出手制作了又一版英配版,这次总算是保留原名,不再给角色起洋名了。看起来同化风格的翻译在北美并不吃香。
用本国名字替换外国人名,这种操作对于上了点年纪的朋友来说听起来颇为耳熟吧。中国曾经也盛行过这样的本地化潮流。
《城市猎人》的主角分明叫冴羽獠,可是在很长时间里,中国读者所看的漫画中都将其命名为孟波。就连成龙拍摄的真人版电影《城市猎人》里也将主角称作孟波。
关于“冴羽獠”在中国的本地化,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均有不同。
台湾盗版时期,“孟波”是唯一译名,之后台湾时报文化代理了正版《城市猎人》,采用了正确翻译“冴羽獠”。香港盗版一开始沿用的是正确翻译“冴羽獠”。可好景不长,无线电视台播放了台译版动画《城市猎人》,动画中使用的是“孟波”这一译名。动画的影响力过于强大,导致港版盗版漫画弃明投暗,主动抛弃了正确翻译,重新拾回“孟波”。
至于大陆盗版,既不是“冴羽獠”也不是“孟波”,一直是“寒羽良”这个不上不下的奇怪译法。虽说细细考究,冴这个字确有寒冷之意,而对于在现代中文里已不使用的日式汉字,通常会选择相同的现代汉字代替,譬如“八村壘”。
“孟波”这个名字尽管略显土气,却具有朗朗上口的传播力度,影响力在港台地区极为深远。2019年,法国版《城市猎人》在台湾上映前在网上公开举行“你心目中的城市猎人叫什么名字”的投票,最终“孟波”以压倒性优势获胜。
耐人寻味的是“孟波”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译名从何而来呢?盗版商乱翻译也得讲点基本法吧,总不至于凭空臆想。
根据城市猎人贴吧@毅帝的拖鞋,“孟波”是当时东立盗版漫画的翻译。这位翻译堂而皇之地使用自己的名字,让自己在中国盗版史上永远留下印记,用心不可谓不深……
“孟波”这个翻译虽然很接地气,可毕竟违背了翻译的职业道德,算不上同化风格的合格案例。不过有一个与“孟波”同样成为中国观众美好的错误回忆的名字可以称得上中文本地化同化风格的合格案例——藤岛康介的作品《逮捕令》中的美丽女警辻本夏実 。
辻本夏実这个名字中的“辻”、“実”两个字均为日本常用汉字,在现代中文里已经无所对应。因此不管是台湾、香港还是大陆,在引进动画时都采用形近字代替的译法。台湾将其翻译为“过本夏实”,香港是“边本夏实”,而中国大陆的吉林电视台引进动画时则是“迁本夏实”。
随着中国和日本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许多日式汉字如“辻”、“峠”、“畑”被广大观众所接受,中文字形“辻”也成为了通用字。2000年以后的汉化组便还辻本夏実以本来面目,《逮捕令》第二季和第三季的翻译均为“辻本夏实”,”迁本“这一译法已经消失。
可这反而遭到了部分粉丝的诟病,他们认为shi ben不如qian ben好听。
本地化会因为用户习惯而做出改动原意的翻译。90年代的青少年们并不接受和制汉字,不论盗版还是正版商均会使用近似字词代替那些采用直译将会变得拗口的人名地名。随着时代变化,这种本地化风格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那么说到根据本国用户习惯、改动名词的同化风格,恐怕没有比美版《逆转裁判》更加过分也更加成功的了。
美版《逆转裁判》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遵循巧舟原义。美版标题为“Ace Attorney”,即王牌律师,既无逆转也无审判之意。
众所周知,巧舟是个非常爱玩文字游戏的编剧。《逆转裁判》里几乎所有角色的名字都是谐音或双关梗,这对于英文翻译来说简直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英文本地化彻底放弃直译日文的路线,采取全面自编自造的道路。譬如《逆转裁判》中成步堂的好友矢张政志,其姓氏读作やはり,谐音“矢張り”(果然)。在游戏中成步堂有句吐槽矢张政志的名台词:
事件のカゲに、ヤッパリ矢張
这句话如果采取英文直译将会牛头不对马嘴,英文本地化将矢张政志的名字改为Larry Butz,谐音Butts(屁股),名台词也改为:
When something smells, it’s usually the Butz
意为当你闻到了臭味,通常都来源于Butz(屁股)。
有些人可能要问这样一个英文名在游戏背景下怎么能成立?
因为在美版《逆转裁判》中,故事并不发生在日本,而是美国。具体来说,美版《逆转裁判》的故事背景是在美国加州一块极其日本化的区域。美版甚至将綾里真宵爱吃的拉面都改为了汉堡。这当然是非常夸张且粉碎原著的设定,但这是为英文本地化所作的牺牲。
尽管无法完全对应日文人名的谐音双关梗,英文本地化已经做到了尽可能多的对应。譬如糸锯圭介的英文名Gumshoe直译为口香糖皮鞋,这个单词在美国俚语中指的就是侦探。
美版本地化工作做得是如此之完美,英文玩家在游玩过程中都不会感到任何文化上的隔阂。采取极端同化风格的本地化《Ace Attorney》,其命运比起《Case Closed》来真乃云泥之别。
可假如我们转换一下立场,中国本地化若采取这种同化的翻译风格,口碑恐怕会直线下坠。
就我个人的印象流来看,港台地区的翻译似乎还保留有部分同化风格倾向。而简体中文环境下,国外作品——尤其是ACG领域——的翻译风格已经基本统一成异化风格。对于那些不符合中文习惯的人名、笑话和表述,不翻译成为了最大的翻译。
将阿姆罗译为李阿宝的年代过去了,应该没有人怀念它了吧?
评论区
共 8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