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和我关系好了两年的姑娘突然说不认识我了,心里备受打击。然后又看见一个长相和造型都同她非常相近的,在苏格兰生活的德国女性视频博主(Une réalisatrice allemande appelée Sauvant Pandanaceae)发了一个关于拜访爱丁堡罗斯林教堂的视频,标题是和达芬奇密码有关。于是心血来潮做了这篇文章。
玛丽亚·玛德琳娜(Marie Madeleine),普罗大众更熟悉的译名应该是抹大拉的玛丽亚。抹大拉这个翻译在这里表示地名,全称意为抹大拉地方出来的玛丽亚,但因为该名称后缀含义尚有争议,因此本篇文章中皆以玛丽亚·玛德琳娜称呼之。
在目前流行最广的西方基督教传统中她是一个妓女,后来抛弃了原本罪恶的生活而跟从耶稣,是基督教早期人物。近些年来她频繁出现于耶稣生平相关的影视作品中,并且作为耶稣生平的中心人物被描绘。
这原应不难理解,圣人与罪人,男性与女性,中世纪以来的宗教艺术中大量使用这种对比意象,立足于人物本身的特色以求突出人物之间的戏剧张力,甚至中世纪剧作还为她添加了王室后裔身份,以和素王耶稣的身份对立。不过,这并不是近现代文艺作品的主流思路。随着现代社会逐步推进的去神圣化,对耶稣以及基督教的解构成为主流,而这位玛丽亚也卷入这场风波中。在这种思潮下,出现了几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最具影响力的是马丁斯科赛斯的《基督最后的诱惑(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将耶稣本人描绘为一个五毒俱全的凡人,而玛丽亚则是他的性幻想对象。
最近的作品则有以这位玛丽亚为核心人物的电影《玛丽亚·玛德琳娜( Mary Magdalene )》,在这部电影中玛丽亚是作为耶稣身边的一名女权主义人物的形象出现的,她被耶稣及其门徒所贪恋,但同时又受到其他门徒嫉妒打压,导致她在基督教历史中被埋没千年,最后得到正名。
而最著名的当属《达芬奇密码》,一部以阴谋论搏出位的作品。该作中耶稣只是一个魔术师,而玛丽亚甚至只是他的附属,一个被刻意遗忘的生育工具。尽管该作者自称他写作是受到通俗小说启发再以他的名著积累做出的小说,但纵观下来他所写的无非是二十世纪阴谋论印第安纳琼斯。
在这些近现代文艺作品的塑造下,耶稣和玛丽亚二人在舞台强光下失去自身,变成表达作者理念的工具。无论如何,这些影片都或多或少对玛丽亚的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塑造,尤其以达芬奇密码为甚。可能不算巧合的是,玛丽亚·玛德琳在诺斯替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她在基督教中的地位一样。因此,这次的话题就以玛丽亚为中心,顺便谈一谈诺斯替。
玛丽亚:神圣忏悔者 Confessor Sancte
玛丽亚·玛德琳娜(Maria Magdalene)。玛丽亚意为苦海(Mara-Yam)或为坠落入海(Mar-Yam),是当时常见的希伯来女名,而马德琳娜的含义不明,传统上认为它的含义是高塔(Migdal)。一些神学家认为这是基督徒为玛丽亚取的称号,因为只有富人才住能住高楼,这对应一些传统中她的贵妇身份。另外一个传统认为马德琳娜含义为卷曲的头发(Magadela),这暗示她是一个淫乱的女人,因为她头发卷曲散乱并展现出来,完全不符合当时犹太习俗对于良家妇女的着装要求,只有妓女才如此打扮。
玛丽亚是福音书中提及最多的人物之一,她被点名的次数远超过大部分其他耶稣的门徒。从福音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她很富有,因为她为耶稣本人提供了相当的财政支持。玛丽亚和耶稣相遇的契机是一次标志性的驱逐恶魔行动,耶稣从她身上驱逐了七种恶魔,这七种恶魔分别对应人所具有的七种恶劣习气,它们的职能类似于道教所说的三尸虫。在耶稣门徒逃跑后,她与其他妇女一同围观了耶稣受难,并用没药为他的尸身熏香。她也是第一个见到耶稣复活,并向其他人通告的人。
据此,法国历史学家穆西亚(Murcia)认为,玛丽亚马德琳娜并不是某个和耶稣无关的外人,她是耶稣的母亲玛丽亚。因为圣母玛丽亚在早期描述中都出场于耶稣受难,但在福音书中提及名称的人物中却并没有她的名字。之所以没有圣母玛丽亚,是因为她在那个场景中被叫做玛丽亚·马德琳娜,以和同样在场的其他玛丽亚区分开。在此,马德琳娜也不再是高塔的意思,而是伟大的那位(Mi-Gadala),因此玛丽亚马德琳娜应被翻译为大玛丽亚(Marie la Grande/Maria the Great),以和其他玛丽亚区别。不过,该观点并不被广泛接受。
在早期基督教中玛丽亚马德琳娜的名号非常响亮,她甚至被罗马医生塞尔苏斯提及,认为她不过是做了白日梦的疯女人,这暗指她见到耶稣复活的经历,同时也说明她在早期基督徒中是极为著名且热忱的传教士。基督教教父为玛丽亚正名,尊她为众使徒的使徒,因为她是第一个向众人通告耶稣复活之人,并且在后世的基督教传播中她有极高的地位。希波的奥斯丁称她对耶稣的爱胜过其他所有门徒,她的爱是如此之强烈,掩盖了其他门徒的爱的光辉。
将她视作妓女的传统来自于拉丁教父大额我略。大额我略认为,她被驱逐出的七魔代表她此前的放纵,而这种种恶性中就包括沉迷肉体的罪过。这也和大额我略将她同那位在耶稣受难前为基督用油涂抹脚的妓女混同有关,因为在后文中香油是在玛丽亚马德琳娜前去探望坟墓的片段才再次出现,并且此二事件的时间非常接近,而香油在当时昂贵且不易提取,难以轻松筹备。和现代观念中认为她是一个贫贱的妓女不同,当时的流行观念认为她是作为一个富裕女子有意进行放纵的生活以寻求何为真正的快乐。
在拉丁传统以外的基督教传统并不认为她是妓女或有什么过错,她在东罗马传统中被称作是没药携带者,以赞颂她的高洁德行与她作为先驱的先驱的卓越地位。不过,也因为传说中她家世显赫,复活节彩蛋的习俗被归于她,据说这来自于她和罗马皇帝交谈时发生的神迹。
据传罗马皇帝提比略来犹大行省视察,玛丽亚·马德琳娜作为地方贵族接待了皇帝。在邀请皇帝入宴的时候,玛丽亚·马德琳娜从桌上拿起一个水煮鸡蛋笑着说:“耶稣复活了。”选择鸡蛋是因为卵象征了新生,正如古老的宇宙之卵的意象。罗马皇帝也笑了,看着她说:“尊敬的女士,耶稣复活的可能性和你手中的鸡蛋变成红色的可能性一致。”话毕,玛丽亚手中的鸡蛋变成了红色。因此,在东正教传统中,复活节以后要吃涂成红色的鸡蛋,而这种传统据称即源自玛丽亚·马德琳娜的传说,而在后世的东正教圣像中,玛丽亚·玛德琳娜的手中时常有一个红色的鸡蛋。不过这并非事实,因为该传说出现的年份较晚。
无论她是否是妓女,在所有传统中,她最后都成为了一名隐修士。她最后的行踪没有准确记载。按照东方传统,玛丽亚随后隐居在弗里基亚,最终死在该地。
公元十一世纪,法国Vezelay地区的本笃会僧侣声称他们在该地发现一片玛丽亚的手骨,是从法国南部前来此地的古代逃难者带来的。该地属于当时极具影响力的克鲁尼修道院辖区,因此该声明使得当地成为著名的朝圣地。后在明谷圣伯尔纳德(Saint Bernard de Clairvaux)的演说和组织下,在该地西欧各领主放下矛盾意见一致,发动了第二次十字军。对玛丽亚·马德琳娜的敬礼正是在此后成功普及并流行起来。
公元十三世纪,卡特里异端在法国南部盛行,他们声称玛丽亚·马德琳娜是邪恶的基督耶稣的妻子,同时也是一名淫乱的妓女,而善良的基督是圣保罗。在耶稣对她说“去叫来你的丈夫”此句后,她认识到她真正的丈夫就在眼前,并嫁给了他。为了对抗这种邪说,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道明会修道士顺应传说,发现了藏于Saint Baume的玛丽亚之墓,又通过墓上的铭文发现了一直以来在当地视作圣地的山洞,据传玛丽亚·马德琳娜曾在此洞中修行,忏悔自己的罪业,出于苦修不穿衣物,最后长发披身。后来法国国王圣路易在第九次十字军时期路过此地,并在该地修建大教堂。后来此地成为西欧地区指定的马德琳娜朝圣地。
纵观基督教正统教义,玛丽亚马德琳娜一直扮演着重要且尊贵的角色。尽管她并没有如那些男性门徒一样获得诸如七十二使者的职位,但她依然在整个基督教的精神教导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并且她所抵达的深度也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在进一步论述其传说之前,有必要审视在正统教义基督教传统中玛丽亚·玛德琳娜所行所为具有的象征性含义。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上流社会成员的玛丽亚·马德琳娜曾经试着如同其他贵族一样穷尽人间的享乐以寻求某种安慰,但她最终如同训道书中所言,在尝遍各种愉悦后证悟其最终皆为空虚。同样的训导出现在西罗马与东罗马的传统中,但切入角度不同。在西罗马的传统中,玛丽亚此前是一名道德沦丧的妇人,因为她沉溺于享乐中,但最终意识到这些享乐最终只是空虚,因此她放弃了享乐的生活,转而找到当时极富盛名的耶稣。在这里,七魔除身还有一层隐含的含义,即从人的七种欲乐中解脱,不受七魔干扰。东罗马的教导同样采用了七魔除身的理念,但却认为,是出身纯洁的玛丽亚明白享乐最终只是空虚,她为了寻求更高的精神品级而寻得耶稣,从他处断除了七种恶根,并受耶稣本人涤净,不再受其困扰。
随后展现出来的是无我。玛丽亚·马德琳娜以谦逊与慈爱作为无我的展现。这种无我并非失去自我价值,而是认清自己后去除我慢心,以尊敬的态度认清并对待一切,试着从中寻找真实,即使她的行为与当时流行风气不和。其中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玛丽亚本人以昂贵的香油为耶稣擦拭,又同耶稣一起用餐,无论她是作为贵妇还是妓女。随后,她从过去的生活中退隐,进入对于真实的沉思并践行自己的信念。
真正的考验是在耶稣受难事件。在那件事当中,几乎所有的耶稣男性门徒都因为恐惧逃跑了,鸟兽散,只有她领着少数女性全程跟随并见证该事件发生。随后她们看见了她们所爱所仰慕者的死亡。这即所谓极致的黑暗,面对自身习以为常的信念瓦解,体验到生存被剥去的痛苦,一切笼罩在黑暗中,这黑暗既是痛苦也是谜题,因为这是人所能经历的最大的挑战与困惑。
最后是求道者所能见识的最后的光芒,有些人可能无法坚持到这一刻就离开,有些人可能穷尽一生都等不到黑暗被黎明微弱的光芒照亮的一刻。玛丽亚马德琳娜带着希望等待,寻求,是第一个见到并传播耶稣复活的人,换言之,这映射了其求道之旅的结果。求道者在经过漫长的修行后终于见识一点点真实的光芒,正如她在熹微晨光中看见复活的耶稣以清高却又缥缈的形象展现在她眼前。她试图触碰但被拒绝,因为“还没有升上去见到父”,真实只可见证而不可成为工具被把握,其本质依然立于尘世之外。在这里,她成为了真理的生产者,通过她传报了真理,她是第一个将真理生下来的人,通过她基督教获得其核心奥义,她是希望的建立者。
因此在这事件中,她成为了真理的母亲,通过她,超越凡尘的真理进入了世界,并为人所认识,真理被传述,由她获得耶稣复活的新生。因此,在基督教教父口中,她和圣母玛丽亚一样,共享了新厄娃(Eva Nova)的名号,只是她完全不同。同时,作为新厄娃,她和圣母玛丽亚又是完全不同的身份,展示了完全不同的形象。她的经历揭示出一个人能走出极致的困境并实现伟大成就并非不可能,并且其自身就是最佳的例证和楷模。
假如能理解以上论述,那么接下来诺斯替方面的论述就不会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难。
玛丽亚:最后的诱惑 Teleytaios Peirasuos
宗教改革时期,宗教改革领袖严厉的抨击对于玛丽亚马德琳娜的敬礼,因为这同尼西亚信经中所写的诸圣相通有关。在改革者眼中,这种敬礼是对信条的曲解,他们倾向于认为该句所言仅仅是指信徒之间应该为彼此祈祷。瑞士改革者慈运理激烈的要求将教堂内所有玛丽亚的肖像销毁,而加尔文更激进,要求将所有与玛丽亚相关的文本记载等一并除去。
二十世纪的德国籍加尔文宗神学家,牧师尤根莫特曼(Jurgen Moltmann)以及其妻子,女牧师伊丽莎白莫特曼是最早在基督教学界严肃的提出玛丽亚·马德琳娜是耶稣基督的配偶的神学理论的人物,这发表于他们联合撰写的作品《上帝男人与女人》。尽管玛丽亚·马德琳娜最终没有和耶稣形成肉体上的婚姻,但在精神层面二人是婚姻关系,正如在加尔文宗教团中牧师与其妻子的关系那样。
鉴于宗教改革派倡导神职人员必须结婚,而耶稣是牧师的楷模,耶稣之于教团正如牧师之于教团,并且尤根是在二战后从美国人那里接受的有别于欧洲本土的加尔文宗,再加上他祖父是共济会大师,因此该理论并不突兀。在提出该理论后,玛丽亚与耶稣的这种隐性联系成为圣经训诂最新研究方向,并以此发现了许多被过去的父权思想埋没的早期基督教伟大女性特征,以及被故意忽略的基督教早期的女牧师,而《上帝男人与女人》同样是该方向的开山之作。
电影《玛丽亚·马德琳娜》无疑是影视界对学界的回应。这部电影将她描绘为唯一理解耶稣的门徒,是他所有门徒中最聪明最伟大的,是其精神上的伴侣,但却因为性别以及拥有耶稣无与伦比的宠爱而受到其他男性门徒敌视。该电影素材来源之一是被清除于正统教义之外的伪典。
《基督最后的诱惑》采用了完全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依然将她视作是耶稣的妻子。妓女玛丽亚给耶稣以爱,给他真正的拯救与安慰,而她也成为耶稣的性幻想对象,耶稣在受苦的时候幻想和她交媾的场景,后来耶稣甚至趁警卫不注意,偷偷从十字架上面爬下来,去和玛丽亚结婚生子。叛徒犹大是真正的英雄,愿意为了解救众人忍痛按照耶稣本人的意愿出卖自己的朋友,又在最后揭露真相,痛斥耶稣的怯懦与昏愚,打醒耶稣。躲起来过二人世界的耶稣还遇到了圣保罗,后者相信耶稣死后复活升天,因此传播这种信念,但耶稣本人否认了这一切并认为基督教本身毫无意义,圣保罗的回答是这些是否为真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给人希望和信念。影片最后耶稣因为自己犯下的错误痛苦不堪,因此祈求回到十字架上,最终他的祈祷被神明实现了。他大喊着说一切都实现了,他超越了自己,然后就死了。
这部小说的作者在一开始就说明他并不是为表现传统圣经故事写下的这部作品,而是为了塑造一个普通人不断成熟的过程。他受佛教影响,试图将耶稣塑造为一个印度式大彻大悟的贤者,但同时他又努力将西方的普通人蜕变这样的理念融入作品。他自己在序言中说,他相信每个人内在都有神和人的因素,生活就是这两种因素交战,而他的作品目的是揭示这点,并指出最终人的因素该如何蜕变以变成神。这与传统观念中的玛丽亚马德琳娜相应,并因为身份的差别形成强烈对比。
不过可惜的是,他的作品缺少一个立足点。他不能像玛丽亚那样,外在的真理已然是拯救的根基。他笔下的耶稣之所以要死,是因为他存在这件事就给他的追随者带来危机,因此他必须死。这和原始教义中玛丽亚的拯救根基不同,玛丽亚是从拯救处得拯救,而《基督最后诱惑》的耶稣其拯救根本空虚,因为他自己都只是一个迷茫的人,他也并不真的明白何为拯救,他最后是在老友斥责下明白自己所作的都失去意义,才在悔恨中祈求神将他弄回钉死的十字架上。另外,在这个作品中作者试图塑造一个佛陀那样开悟的耶稣,但可惜,即使他最终真的开悟了,他也没有将他的教导传递给他的门生,而是直接死去了,不过是白走一遭。但按照其作品的逻辑,他生命的意义是死亡,他的死亡导致人神合一,换言之他自己的存续就是世人的威胁,而最终他的彻悟令他实际上抵达了比神明还高的境界——人神合一从不来自神的许诺,是他自己的想法,神只是定下命数要他死,但为什么死,死会导致什么,神从不说,意义不存在,都只是人自行赋予。总之,虽然整部电影似乎在向人提供某种精神安慰,但拆开看却发现其内部混乱,形而上学退场,内核倾向虚无。这也不能怪它受到不利评价。
玛丽亚·马德琳娜在这部电影中出现了,她非常重要,但并非核心人物。她向耶稣提供了一个真正的,新的,来自凡人的拯救,至少是可以把握到的拯救。她全心全意爱他,无私的等待他,最后她也等到了,只是遗憾的是她没有享受这种爱太久她就死去了,然后耶稣娶了两个他过去的门徒玛丽亚做妻子。但回到这部电影的主题,玛丽亚更像是佛陀座下诱惑成道者的魔女,只是她不自知,且真心在给出她眼中最好的爱也就是男女情爱作为对爱人的馈赠,而她得到了她的幸福,收获了他的爱,却不知这对他的人生来说是最糟糕的事情。可以说,在这部电影里面,玛丽亚马德琳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如果说《玛丽亚·马德琳娜》借用伪典塑造了一个女性主义者,《基督最后的诱惑》则将妓女玛丽亚塑造为一个不幸的渴爱者,那么《达芬奇密码》应该是这二者叠加出来的最恶劣的情况。
《达芬奇密码》中,自称救世主的凡人之子耶稣与玛丽亚·马德琳娜结合,二者发明了一种通过性交进行的仪式。根据小说的说法,这种仪式的发明在于,据称男性在高潮的时候会进入一种头脑真空的状态,这种状态按照作者的说法是一种高级宗教体验。耶稣和玛丽亚玩过以后有了孩子,但耶稣的教团不受主流社会接纳,因此主流基督教试图在融入主流社会的时候清除过去的污点,除去玛丽亚与其子嗣。最后真正的耶稣血脉进入法国,并将这个性交派对仪式以秘密教团形式继承下来。
尽管作者将玛丽亚·马德琳娜夸赞为与父神耶稣对等的女神的力量,但在整个小说中她的地位更像一个生育和调情工具,是耶稣的附属。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这点。其一是,她对于作者心中的基督教是一点没有实际贡献的,在小说中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她是耶稣的配偶,为耶稣生了孩子,除此之外她甚至不具有选择权,也完全没有对于教团的控制力。她被尊为女神也仅仅是因为她具有女神象征的生殖能力,为耶稣生了孩子。换言之,她只是耶稣的附属角色。如果说这是因为作者不试着去编撰其角色经历,只是将她设为剧情最大的谜题,那只能勉强回答第一个问题,而不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其二,虽然小说对于性交仪式的描写是碎片化的,但其内核与主要场景都已写明。仪式的主要场景是通过女主偷窥的视角描写的,在仪式中主母要搔首弄姿挑逗父,诱使父发情从而开始交配。而仪式内核,小说中是最终反派点出并由男主肯定的,其内容正如前文所述,是让男性在交配过程中大脑宕机,这种状态被视作是一种高深的神秘体验,进入这种体验就是短暂的经验了人神合一。这里不谈论其可行性,单纯看人物关系,在这种仪式中女性角色的功能是帮助男性进入高潮,而自己是享受不到这种体验的——小说中写明了只是男性。换言之,女性角色在仪式中只是工具,是男性的附属,目的是让男性大脑死机。这也和该小说系列中每一部看似强大独立智慧美丽的女主到头来都要倒贴男主的剧情设定共同反映出作者在性别上的观念。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说《玛丽亚·马德琳娜》这部电影里面玛丽亚是一个智慧强大的独立女性,《基督最后的诱惑》里面玛丽亚只是寻求和爱人共度平凡生活的普通女性,那么《达芬奇密码》里面,玛丽亚就只是一个受人摆布的工具。尽管小说和电影中多次使用女神和伟大女性这样的词汇掩盖,但深究可以发现,玛丽亚·马德琳娜在小说中唯一值得赞颂的贡献就是作了耶稣的性奴,为他生了孩子。
可以说,这是对于玛丽亚·马德琳娜这一人物最大的亵渎。
玛丽亚:隐秘的女王 Malekat Ahkamot
《达芬奇密码》这部阴谋论小说为了增加自己的可信度,故意引用了诺斯替典籍《菲利普福音》的句子,对其做出更改并进行了曲解,以证明玛丽亚马德琳娜是耶稣的宠妾。其所引《菲利普福音》原句如下:
至于被称作贫瘠的智慧,她乃是众天使之母。而【……】同伴玛丽亚马德琳娜【……】爱她胜过所有门徒,并经常亲吻她的嘴。其他门徒【……】其他门徒说:“为什么你爱她更多过我们?”救世主回答说:“为什么我不像爱她那样爱你们?”
《达芬奇密码》试图将这段话解读为玛丽亚·马德琳娜是耶稣的神妻,或者至少是他的伴侣,并刻意强调亲吻,说明二人关系亲近非凡。这实际上是最站不住脚的论述。在《菲利普福音》中清晰了点出,亲吻根本就不是所谓情侣关系的证明。相反,它来源一个古老的仪式:
天上的人比地上的人有更多的儿子。即使亚当也有很多儿子,就算他们很多都死了,何况完美人之人的儿子更多,他们都不会死,却是被产生。父亲创造儿子,儿子无权创造儿子。因为受生的人没有能力创生,但儿子为自己换来的不是儿子而是兄弟。所有受生于世的人都是自然方式来的,其他则从他们出生的地方得到滋养。人正是从被应许到天上的地方才得到营养【……】他从嘴。话语若是从那地方出来,必从口中获得营养,必成为完美。因为藉着一吻,完美者才得以受孕并降生。因此,我们也互相亲吻。我们从彼此的恩典中受孕。
要理解亲吻是什么含义,就要理解这个仪式,并明白这段经文在说什么。
第二圣殿时期,亲吻是问安的动作。在每一部福音书的结尾都提到,当犹大出卖耶稣的时候,他亲吻耶稣以让卫兵认出谁是耶稣。这里,犹大和耶稣的亲吻是问安式的。
这种问候礼在古基督教中继承下来,即问安礼。它目前只保留于天主教东正教等古代基督教,执行于弥撒期间,而宗教改革后的新基督教只有部分选择从老基督教学习这种习惯。对于现代天主教徒而言,可能看到的大多是握手或挥手这样的敬礼。东正教里面还保留了一些古礼的形式,即,祭司从祭坛下来贴面吻其中几个信徒,信徒再相互之间贴面吻,同时说出平安祝福,通过这种方式信徒将自祭司而来的祝福传递下来。
这些仪式都是或多或少有修改的,古代基督教的仪式在今天看来要开放狂野很多。在基督教早期,这种亲吻礼仪是相互之间亲吻嘴唇的,在二世纪三世纪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失礼的局面,教会要求在进行仪式的时候男女分开坐,男性只能亲吻男性,女性只能亲吻女性。更早之前,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亲吻礼没有这样的禁忌,这也和当时的教会规模不大,彼此之间都是熟人,以及希伯来人较为粗野,不尊重罗马人的礼数有关。
亲吻礼在基督教影响下出现的诺斯替旁支中具有特别的含义,尤其是在瓦伦廷派系中,亲吻是他们为数不多的仪式性质的行为。因为亲吻既是问候,同时也意味着真理的传递,而亲吻嘴更是具有象征意义,因为话语是通过嘴说出,通过嘴传递出来的。通过演说,真理被用嘴说出,通过真理,人得到安宁和拯救。自然,亲吻礼在诺斯替中非常重要。
虽然《菲利普福音》确实将玛丽亚马德琳娜单独拿出来,称其为耶稣的同伴,但这并不意味着玛丽亚·马德琳娜本身就是重点,她并不是最终的对应。《菲利普福音》指出了这么一个事实,玛丽亚·马德琳娜重要并不是因为她个人,而是因为她是耶稣身边的玛丽亚。她只是耶稣身边三个玛丽亚其中一位:
有三位总是和主同行:他的母亲玛丽亚,他的姐妹玛丽亚,以及马德琳娜,被称作他的同伴的玛丽亚。他的母亲,姐妹以及同伴每一位都名为玛丽亚。
这一句是单独标注在这本语录体的伪经中的,可以看出这句话具有特别的深意。要理解这句话,就要注意其重点:玛丽亚。这三个人物的共同点是耶稣身边的玛丽亚,她们总是和主同行。不过,从正统福音书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至少耶稣的姐妹并不总是和耶稣一起四处闲逛的,其中有一段是耶稣回乡的时候,他的老乡嘲讽他说,他们看着耶稣长大,还认识在老家干活的耶稣的母亲和兄弟姐妹,所以他们不接受耶稣。至少在这个层面上,耶稣的兄弟姐妹是不会一直跟着耶稣到处跑的。这就否认了这个同行是物理层面上的含义。既然如此,就必须从其隐喻层面去观察。
前文说过了,玛丽这个名字的希伯来语写法为Mariam,这个名字可能来自埃及,但在很早之前希伯来人就用剪切法将名字剪切成可以用希伯来语解释的不同部分,即苦涩之海与坠落入海。苦涩之海这个解释最常见,因为Mariam也可以发音Miriam,Miriam最著名人物是圣经里面的女先知,后世解读者解释说,她的名字是苦涩之海,因为希伯来人在埃及被压迫,苦痛的泪水汇成海,因此有名为苦痛之海。坠落入海的早期解读则联系到埃及人将男婴投入海中的传说。
既然玛丽亚的含义是坠落入海或苦涩之海,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要选取耶稣身边的玛丽亚做标记。诺斯替的基础背景传说认为,神圣的智慧索菲亚(Sofia)自身或其分支下级智慧阿卡默特(Ahkamot)从上层世界堕落她自己所造的尘世,被囚禁在这个物质世界之中,四处辗转。而这个物质世界是智慧所生的众天神制造的囚笼,隔绝囚笼与更上层世界的边境名为尽头之海(Yam Sof),这个词是出埃及故事中拦路海(Yam Suf)的同形不同音,因此出埃及故事常常用作此类比喻。因此,玛丽亚昭示了特别的含义,代表智慧从上界坠落,或者智慧因为其远离家乡而痛苦哭泣。
耶稣的出现在诺斯替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意义,在瓦伦廷诺斯替中耶稣是上界拯救者,他是最终的新郎,前来拯救并迎娶智慧——而非某个具体的玛丽亚。这里可以看到其深奥含义,耶稣的母亲,姐妹和同伴是玛丽亚,这意味着耶稣因智慧而生于尘世,在智慧陪伴中成长壮大,最终拯救智慧以完成使命。通过智慧,协同智慧,在智慧内,耶稣在人间进行拯救并完成使命。也因为如此,《菲利普福音》在写到耶稣频繁亲吻玛丽亚之前,要说她是贫瘠的智慧,众天使之母,因为这个贫瘠的智慧正是主宰尘世的天神的母亲,堕落的智慧。
在进一步品味玛丽亚和《菲利普福音》之前,先将《达芬奇密码》留下的最后一个问题解决了,那就是诺斯替主义中是否存在性交派对仪式。这个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存在这样的教派,但仪式不尽相同,且该教团规模不大,最后被全灭了。该教团仅存在于埃比凡尼所著的《解药宝库》(Panarion)记载中:
至于被他们称作“玛丽亚之大问”的伪书——他们还伪造了一部“小问”——他们说他是如此向玛丽亚启示的:耶稣将玛丽亚马德琳娜带到偏僻的山野里,开始祈祷,在他身边造出了一个女人。接着他开始和这个女人性交,吞吃了体液,还说“我们必须这么做,我们才能生存”。玛丽亚惊骇的跌倒在地,耶稣上前扶起她来,说:“没信心的家伙,你怀疑什么呢?”
该教团被艾比凡尼称作波波利(Borborite),属于塞特派的分支。据称该教团的成员会聚众进行性交仪式,他们会饮下体液,教众内妇女的经血也会被收集饮用,因为他们相信通过饮用这种诞生生命的体液可以让他们永垂不朽。假如有妇女因为仪式意外怀孕,他们还会为这名妇女强行进行堕胎,甚或仪式性吃掉胎儿,因为生育所带来的结果只会是将更多的光困在这个人间。艾比法尼发现了这个秘密教团,感到恶心,无法忍受,于是向亚历山大宗主教通告了这件事,此举导致这个接近百人的教团被放逐。
所以《达芬奇密码》受到了这个启发么?很可能不。因为如果采用这个描述可以非常直接的将性交展现出来,对小说作者试图杜撰的仪式予以历史的肯定,但他却采用了更著名的《菲利普福音》。至于他将耶稣的仪式设计为性交,除了他拥抱现代流行说法,将所谓基督教盗窃古代女神的符号等现代流行言论作为一种反主流的“隐秘的真相”拿出来炒作外,还在于他美国清教出身,性禁忌又是美国社会最不能接受的禁忌,于是他以这种方式吸引大众的眼球。无论是猎奇还是咒骂,至少他出名了,相关阴谋论因为该小说普及。
和波波利一样,《菲利普福音》的派系也和正统教义为敌。《菲利普福音》里面有大量攻击正统教义的内容,里面指名道姓的诅咒正统教义,并且从其强调希伯来人选民论的观点来看,该派系应该是一个犹太瓦伦廷派诺斯替基督教,他们极其依赖正统派系的历史,但却强烈排斥正统教义对于非犹太人的接纳,同时也敌对正统教义传承。这种敌对是通过宣扬三位玛丽亚进行的,三位玛丽亚的地位出乎寻常的高,因为她们乃是智慧三相。
有说法说,童贞玛丽亚是从圣灵而受孕的。他们错了。他们所说的,他们不明白。岂有女人是从女人受孕的?玛丽亚是童贞女,她未曾被任何掌权者玷污。至于希伯来人,若是使徒或继承使徒传承,那将是极大的诅咒。这不为任何掌权者玷污的童贞女【……】掌权者玷污他们自己。
使徒对其门徒说:“愿我们的祭品和以盐!”他们称【……】为盐,若没有盐,祭品不会被接受。但不育的智慧【……】儿女。因为这个缘故,她被称作盐【……】
神是吃人的。因此人要作为【……】献给它。在人被献为祭品之前,做牺牲的是动物。诸神不接受动物为祭物。
这段对于诞生耶稣的童贞女玛丽亚的论述与对于使徒的论述相对。按照诺斯替世界观,众神是邪恶的,将人囚禁在世界,并以命运牵线,将愚昧和诱惑的恶灵同纯洁灵魂缠绕一起。祭祀是对神进行的,因此是站在前来拯救世人的耶稣的对立面的。而在这里,同童贞的玛丽亚相对立的,正是众使徒,因为使徒向神明祭祀,这是跪拜神明的标志。因此,如若一个希伯来人成为了使徒或继承了使徒的传承,这是受到了诅咒,因为希伯来人本注定要因耶稣的帮助获得自由。
以下这段取自《菲利普福音》的论述进一步阐释了童贞女玛丽亚的问题:
人必须说出奥秘。万有之父已与堕落童贞女结合,那一日有大火般的星辰为他们发出光辉,照亮伟大的婚房。因此在那日他的身体生出。然后他离开了婚房。正如人从新郎新娘生出,耶稣通过这些建立一切,每个门徒都将进入其中的安息。
这里大火般的星辰是说的伯利恒之星,耶稣通过童贞玛丽亚诞生人间的这个事件在诺斯替的解读中被描绘为至高之父与堕落的智慧的结合,并开始救渡。这是诺斯替依附于正统教义的一个证据。因此,耶稣与智慧的第一步结合,通过智慧诞生人间业已完成,而目标则是完成对于一切的拯救。
这里对于童贞女这一身份的强调在于说明堕落的智慧虽然被囚禁于世界,但她根本不会受到染污,却是被牵累。同时,童贞女这个词最初是在旧约的先知书中使用,与之相对的是娼妓。当神明咒骂背信弃义的撒玛利亚与耶路撒冷的时候,就是将这两个城比作原为童贞却委身成娼妓的妻子(长女被贬低为娼妓的比喻也是常见的意象,比如教会的长女)。因此,童贞女这个词获得了圣约上的纯正的含义,这也延伸到耶稣本人所说的跟随新郎前往婚房的童贞女的比喻,并直到新约最后一卷书默示录中也出现同样的比喻,童贞女将拥簇着新郎新娘进入婚房。因此,童贞女成为了纯洁与拯救的标记,一个隐喻,那保守正道远离邪神污染的女性才能获得拯救。对等的男性上的概念则是选择离开邪神奴役的自由人,而非崇拜邪神的奴隶,这个比喻指向出埃及的故事。这两个概念正如下文所提到的那样:
邪灵分为男性与女性。男性的恶灵与寄居女身的灵魂结合,女性的恶灵与寄居男身的灵魂结合。无人能避,除非他接受了男性的力量与女性的力量,即新郎与新娘。人从镜中映射的婚房接受它们。当恶妇看见男性独自坐着,就会来到他面前,同他玩耍并玷污他。当恶汉看见美女独坐,就会前来施暴并试图玷污她。但若看见男子和他妻子坐一起,恶妇不能靠近,恶汉也不得走近。所以当天使与形象结合时,没有任何恶者能靠近男性与女性。
婚房不为动物,不为奴隶也不为不洁的妇人,而是为了自由人和童贞女。
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在《菲利普福音》的派系中,婚房非常重要,通过婚房才可以得到拯救。通过对于婚房的认识,原本孤独的男性与女性躯壳中的灵魂找到来自上界的灵魂匹配,这样在出离奴役/保持童贞后才能不被恶灵纠缠。婚房是拯救的中心,指代耶稣与下级智慧所结合形成的紧密联系,这个整体,在正统教义中的对应意涵是默示录最后新郎新娘进入的新耶路撒冷。正如在写到耶稣诞生时,首先是智慧与万有之父在婚房的结合,随后才是耶稣的身体出现。当耶稣与玛丽亚为一体也就是耶稣在玛丽亚母胎中孕育的时候,便已经构成了一个婚房。换言之,具体的玛丽亚和耶稣作为人并不完全对应抽象的耶稣和智慧。
如果有困惑于为什么是耶稣同智慧对等,玛丽亚的名字都具有含义,耶稣名字是否具有含义,那么这段《菲利普福音》的语句可以做出解答:
使徒称他为“耶稣,纳匝勒人,默西亚”,也就是“耶稣,纳匝勒人,基督”。名末为基督,名首为耶稣,中间是纳匝勒。默西亚有两个意思:基督,以及被量度的。耶稣这个名字的含义是救赎,纳匝勒的意思是真理,因此纳匝勒人是真理之人。基督是被量度的,耶稣和纳匝勒人就是量度他的。
换言之,耶稣这个力量就是伸出援手拯救智慧的力量,同时也是因为他的缘故,万有因其光而从众神中诞生,所以耶稣也被称作万有之父。因为救赎和智慧处于抽象的真实界,因此观看其婚房要透过镜子观看。镜子在这里是媒介与象征,因为真实界的景象在下界被掌权者扭曲,人的真相被扭曲掩盖,因此需要通过光照亮并看清自己,同时真实的婚房也独立于世界之外,需要通过反映光辉的镜子展现,将真实与虚假的倒错扭转。这里,镜子就是耶稣以及耶稣所传的灵知,它们是光也是镜子。因此在《菲利普福音》以及瓦伦廷诺斯替仪式中,镜子是仪式必不可少的道具,此书中也有非常多的语句描述。
掌权者见人与完满者关系亲密,因此它们将善的名号施于不善者,好欺骗人,又使不善变得善,好像帮了它们忙一样。它们希望自由的能永远成为它们的奴役。
若没有光,无人能从水中与镜中看见自己,而若无水或无镜,无人能从光中看见自己。因此在洗礼时,需要用光,又用水。光就是膏涂的圣油
婚房是拯救的中心,光辉的源头,婚房所盛放的是拯救的对象。在这里,作为拯救对象的直接具现就是玛丽亚马德琳娜,她是智慧三相中的同伴相。因此,耶稣才会更多的亲吻玛丽亚,因为她是拯救的核心,也是光辉的目的与纯粹的容受,是耶稣传授至深奥秘的不二人选,乃是和平与拯救的施予对象和希望。也因此,她在诺斯替是传道者中最受尊敬最强力者,她进行传道意味着拯救完满,因为贫瘠不育的智慧将诞生子女,她将以她的口令选民获得营养,成为完美。这智慧与拯救的结合的奥秘即是婚房,也就是圣殿,它不在尘世,而是在超越的真实抽象世界。不在这尘世,不是玛丽亚当即与耶稣的汇聚,而是在彼世,重获能量的神圣女性将奋起并回归,和她的丈夫救赎结合,并永不再分开。这就是永恒。
耶路撒冷圣殿有三个建筑是祭祀用的。朝西的被称作圣所,朝南的被称作大圣所,朝东的被称作至圣所,只有大祭司才能进入。洗礼是圣所,救赎是大圣所,而至圣所则是婚房。洗礼包括了复活与救赎,救赎在婚房中。但我们的婚房在超越它们的那一位里面,在我们里面。你无法找到像他们那样虔诚祈祷朝拜的了。他们不是在耶路撒冷朝拜,的确有人在耶路撒冷朝拜,但你们要等候耶路撒冷的至圣所,它的帷幕裂开了。我们的婚房是上界的婚房。这就是为什么帷幕从上到下裂开了,因为下界的要去往上界。
女性将在新房与丈夫结合。在新房的结合再不能被分开。
玛丽亚不仅在《菲利普福音》派系中具有卓越的地位,还有以她的名号写成的《玛丽亚福音》等。在《玛丽亚福音》中,玛丽亚了解至深奥秘,在耶稣升天后第一个站起劝勉众门徒前往各地传播奥义,并且还当着众门徒的面说出了耶稣只传给她的奥秘。更进一步,在非常重要的后期诺斯替文本《忠信的智慧》(Pistis Sophia)中,神圣女性玛丽亚直接当着耶稣的面向其他人解释耶稣所说的复杂奥妙的知识和口诀,俨然是耶稣第二,和其他门徒完全不同。尽管这些伪经描述她为“关爱她比其他妇女更多,是否知道更多救世主只透露给你一个人的传授”,但依然是作为最重要的秘传对象被爱,而非作为男女夫妻被爱,因为男女之爱在诺斯替中没有任何意义。《忠信的智慧》中耶稣对玛丽亚的亲切口吻可以看出这层建立在奥秘之上的关系:
耶稣对玛丽亚说:“玛丽亚,你堪受祝福,我已完成了所有这些伟大奥秘,而你,你的心比其他所有人都更接近天国。”
耶稣对玛丽亚说:“做的好,玛丽亚,你比世上所有女人都有福,因为你已充实圆满。”
西蒙伯多对玛丽亚感到恼火,他对耶稣说:“我主,她一直在说话,我不能忍受这个阻止我们前进并妨碍我们讲话的女人。”
玛丽亚辩护说:“我主,我可以随时站出来揭露忠信智慧的奥秘,但我害怕西蒙,这个人因为性别嫉恨我。”
耶稣回答玛丽亚说:“但凡灵魂充满光芒的,都会出来解释我的话,没有人能反对他们。”
玛丽亚·马德琳娜作为智慧的重要地位在诺斯替中如此广泛流行是有目共睹的,自然也存在一些拒绝该模型的诺斯替传授。最典型的是《犹大福音》,里面就表达了这种不满,将玛丽亚·马德琳娜归为和其他十一宗徒一起朝拜兽的蠢人,只有聪明绝顶的犹大才配知道耶稣的秘密。而耶稣在向他启示以后就受难了,因此这些奥秘只被犹大和犹大的门生所知。
耶稣说了一些话就带着犹大伊斯加略一起离开了众门徒。……犹大对他说:“在幻景中,我看见十二个门徒要砸死我,四十五人追杀我。我来到了我跟随你的地方,我的眼无法测量它的大小,我身后是追杀我的庞大人群……”……犹大说:“恩师,我的种子不会被掌权者统治,不是吗?”耶稣回答他说:“让我告诉你。当你看见王国时,你会非常悲伤。”犹大听到这个消息后,对他说:“将我与这个世代分开,究竟有什么好处?”耶稣回答他说:“你将成为第十三位。一切世代都会诅咒你,将你排除其外。但在终末之日,他们会向你致敬。你将不会上升至神圣世代。”耶稣对犹大说:“来吧,让我向你揭露这个奥秘,存在这样一个广阔无边的境界,没有神圣见过他,这是一个伟大的灵魂,没有神圣的眼见过,没有神圣的心领会过,也没被任何名字称呼过。”
不过,无论如何,不管是对玛丽亚马德琳娜的过度赞誉还是对其打击,只要诺斯替的叙事结构强烈依附于正统历史,并且诺斯替的叙事也无法脱离正统历史,那么诺斯替主义在这方面就永远都是被动的。换言之,玛丽亚马德琳娜可以被描述为神圣女性,秘传的女王,但她最终要回归她原本的形象,神圣宣告者,使徒之使徒。
玛丽亚马德琳娜其身份尽管存在各种争议,但她在法国带动的席卷西欧的风潮给后世留下不少有意义的遗产。Saint Baume的风景非常美丽,很合适去远足,而且位于普罗旺斯的该地无论是修行还是观光避暑都非常适宜,景色宜人,那里依然是由道明会主持。Vezelay曾在历史上因为萧条而成为废墟,后来上世纪再次复兴,该地也恢复为朝圣地,还是由原本的老东家本笃会主持,不过前几年转手给了耶路撒冷兄弟会。该地风景独特,啤酒非常好喝,属于本笃会传统艺能。
此处谨向Vezelay和Saint Baume的圣玛丽亚·马德琳娜骨骸献上祈祷,以表示感谢。
评论区
共 3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