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应用,早已是人们主流的聆听音乐的方式,而且,在如今海内外各大音乐流媒体平台的内容布局中,人们能找到的,不仅是音乐,还有播客和直播等。
我们在使用国内的网易云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又或者是海外的Spotify、Apple Music、Amazon Music等的过程中,想知道当日哪些歌曲最热门,想知道自己常听的类型里面有哪些值得一听的新作品,想深入了解特定风格或特定文化背景的音乐人,歌单可以轻松解决听众的需求。
流媒体平台上的歌单,一般由官方与用户来建立,官方可以利用不同的歌单来吸引各式各样的听众,而用户又可以分成两类:普通用户与特定领域的知名人士或者流行文化媒体,普通用户建立歌单的动机和目的,有可能是为了收集好听的歌,有可能是为了彰显音乐品味,当然也有可能是立志成为收藏量破万的歌单达人。
至于知名人士建立的歌单,以Spotify为例,音乐大神坂本龙一就有一个名为“SKMT picks”的公开歌单,一众较为知名的媒体也建了各自的歌单,并且保持更新。
海外社交平台推特上,有个名为“Spotify Weird Playlists(Spotify的奇葩歌单们)”的账号,它经常发布由用户建立起来的,时而让人看后会心一笑,时而让人一脸懵逼的歌单。这些为了建歌单而突发奇想的人,或许只为了自娱自乐,或许想要给大家增添笑料。
万物皆可meme,歌单当然也不例外。这些搞怪的歌单重点还是在于玩梗,而不是在音乐本身。
说回到音乐上,海内外主流的音乐应用,最常见的歌单有这么几类:热门榜、国家/地区榜、按不同类型风格建立的歌单,以及按不同心情或者不同情景建立的歌单。
此外,在国内你可以看到类似“高考励志歌曲”、“广场舞金曲大全”以及“团建专用BGM”等十分具有生活感的歌单。
歌单对于流媒体服务的营销推广、音乐业界游戏规则的变化、听众之间的连结,是具有其他重要意义的。
从2015年开始,流媒体服务逐渐成为最主流的音乐消费方式,借流媒体之东风,嘻哈/R&B音乐在商业上大放异彩,并于2017年,取代了摇滚音乐,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音乐类型,此后嘻哈/R&B势头不减。
2014年,数据调查机构尼尔森与Billboard决定将流媒体播放量算入销量中(1份销量=1张专辑=10首单曲=1500次单曲播放),嘻哈音乐人令专辑的重要性减弱,因为他们更加喜欢发行流媒体单曲。流媒体连同依靠着它的嘻哈音乐,改变了需要通过广播电台来增加曝光率,继而走红并进入到Billboard公告牌前100的做法。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量级歌单,成为嘻哈新秀为众人所知的捷径。
Spotify有个专门推介嘻哈说唱音乐的歌单“RapCaviar”,目前有超过1400万用户收藏了它,RapCaviar现在是嘻哈说唱界的指标——最夯的新作与最炸的新星,才会被收录,Lil Uzi Vert和Cardi B当年的大红大紫主要归功于被选入此歌单。顺带一提,RapCaviar近期还推出了一档视频播客节目The RapCaviar Podcast。
Tuma Basa是RapCaviar的主理人,Interscope Geffen A&M唱片公司的执行副总裁Joie Manda评价道:“RapCaviar的影响力令我想起90年代初纽约市的电台Hot 97,经由它,当年Wu-Tang Clan的《Protect Ya Neck》传遍了整个国家,Tuma Basa在选歌方面是个专家,他知道现在的孩子们会爱上什么。”
Tuma Basa在接受Vulture采访时表示,他选歌进RapCaviar的标准,一靠直觉,这是他过往在音乐行业练出来的看家本领;二靠Spotify所掌握的大数据——歌曲或音乐人被搜索的次数,跳过歌曲的人的百分比,歌曲保存到用户自己的播放列表的百分比,以及听一首歌曲超过90秒的用户的百分比等。
RapCaviar在业界的价值,还在于其衍生出来的现场演唱会,Spotify不仅做到了歌单的细分化,从而让用户各取所需,它还把歌单从线上搬到了线下,开拓了面向粉丝的另一种盈利方式。
在刷音乐应用的时候,你可能会不止一次地看到“Hyperpop”这个词。先简单地介绍一下Hyperpop吧,据说这一名称早在1980年代的一篇乐评文章中就出现了,当时它被用以形容英国的以4AD为代表的独立厂牌所推出的小众音乐。
而后,进入到2010年代,Hyperpop则被用来形容深受互联网文化所影响的年轻音乐人所制作出来的不同类型的作品,也就是说,Hyperpop与Shibuya-Kei(涉谷系)或者City Pop的用法类似,即多种音乐的统称,而Hyperpop则带有更强的社群属性。
有人说Hyperpop至今为止经历了两波热潮,在音乐的特性上,它对流行乐、电子舞曲、嘻哈以及朋克摇滚等音乐类型进行戏仿,再加以比较个性化的表达(譬如说鼓组的编排和对声音处理的偏好)。兴起所谓“第二波热潮”的关键因素,除了2019年100 Gecs发行了专辑《1000 Gecs》,还有就是Spotify于同年八月建立了官方歌单“Hyperpop”。
超过34万用户收藏的歌单Hyperpop,确实令这一类型的音乐人与作品更为人所知(我就是通过此歌单才开始正式了解Hyperpop)。Spotify掌握了对Hyperpop这种音乐类型的“再定义”的话语权,再利用它那强大的推荐算法,将歌单里的歌曲更容易地触及到有可能会喜欢它们的听众,这些听众或许正强化着Spotify和Hyperpop的连结,其他用户同样可以通过建立歌单来“再定义”Hyperpop“应该是怎样的音乐”,但从影响力而言,很难撼动那个音乐流媒体巨头了。
以前,制造并传播一种新的音乐类型名称的工作,是由电台节目主持、唱片公司以及音乐媒体等操刀的,现在歌单承担了这一作用。
如果将你最喜欢的歌单(无论是自己建立的,还是收藏的),比作成一个人,你会尝试着怎么去形容?
有部分歌单似乎真的正在往人格化的方向去发展,Spotify的又一比较受欢迎的官方歌单“Lorem(用户收藏数超过92万)”,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负责Lorem的编辑Lizzy Szabo(同时也是歌单“Hyperpop”的主要策划者)表示,它是来自且属于Z世代(Gen Z)的。Lorem不对歌曲的类型风格设限,而且有不同的心情氛围,Lizzy Szabo关注着Z世代在社交媒体上的动向,分析着一系列的数据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添加能给听众带来新鲜感的歌曲到Lorem中,有时候一张在推特被疯传的迷因图,也会触发Lizzy Szabo的音乐雷达。
Lizzy Szabo将Lorem形容成一个包容开放的,正在成年的人。TA并非只听Indie,更不羞于去听超级流行的歌曲,TA乐于自我表达,享受时尚享受玩乐,TA对待音乐不会过于认真严肃,有态度但不自命不凡。
从推销产品的角度看,或许Lizzy Szabo是在讨好Lorem的核心受众,强化听众内心的身份标签,进而达到增强用户黏度的目标。而从单纯聆听音乐这件事情来看,包容开放确实是健康的态度,放松心情听听也无妨,就算不喜欢,也要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吧。
如果有这么一个歌单,能让人回忆起还没有形成“听歌鄙视链”,啥都想听一听,好奇心与求知欲都很旺盛的自己,那请好好对待TA。
除了上述提到的玩法,也就是歌单可以继承某些传统,然后改变业界规则、歌单可以对新兴的音乐类型进行“再定义”、从社群而来的歌单正尝试“人格化”之外,最近有新闻称,Spotify正在越南测试一项新的音频功能,鼓励用户录制对播放列表(用过Spotify的人应该都知道,除了音乐,用户还可以将播客添加到播放列表中)的语音反应。
当然不能只是光说Spotify,Apple Music在歌单的企划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比如说其在去年推出的特别企划“All Music Is Black Music”,借一系列歌单,使得听众有机会进一步了解黑人音乐。又比如说近期由于Beyoncé的最新专辑《Renaissance》口碑热度双丰收,所以Apple Music根据这张专辑主要的类型House,以及参与到专辑制作的音乐人,分别推出多个深度聆听的歌单。
最后回到个人的角度,歌单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如果你确实有大把空闲时间,你愿不愿意建立一个长歌单,去细细回顾打从真正意识到音乐在影响自己那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为止的个人聆听历程呢?你又是如何看待亲朋好友的歌单?除了去辨认出所谓的品味高下,还可以琢磨出什么?当共建歌单成为可能之后,你最想和谁一起?
如果有一天,在音乐评分网站上,人们可以对歌单进行评分了(至少是官方的歌单),那会是怎样的一个未来?
Spotifyのプレイリストは、いかにして国境を超えてムーブメントを起こしてきたのか. KOMPASS
Craig Marks. How a Hit Happens Now. VULTURE
STEFFANEE WANG. DEMYSTIFYING LOREM, SPOTIFY'S COOL, GEN Z-CENTERED PLAYLIST. NYLON
Kyle Munzenrieder. How a Spotify Playlist Became Gen Z’s TRL. W Magazine
J. Lu | 等 向 dan and sean. 同温层风景 Vol. 2 | hyperpop — Gen Z的故障式情绪音乐,我到底听了什么?
冷带雨林. 什么?你还没听过Hyperpop?
由你音乐研究院 Curtis. 统治全球乐坛已达四年,「R&B/说唱」是如何占领流行文化高地的?
评论区
共 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