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一直攒着,没有看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事件有多么的耸人听闻,恰恰相反,害怕的是窥见一部分自己。最近稍稍有些勇气,花若干小时读完了这本不厚的纪实,有些唏嘘,心中也放下了很多,这篇读后感的价值是比我其他拾人牙慧的文章价值高蛮多的。
开头是一小段倒叙,像海龟汤一样提供骇人听闻的结局,随后稍微剥开一层看客就恍然大悟,但此时已瞠目结舌动弹不得。本质上是一部庭审记录梳理,记录了松永如何通过精神控制的方法,用特别残忍的手段毁掉了女友的家庭,七人中仅存活一人。他声称自己全程没有动手,只是他们家庭内部的事情,书中给的评价是“无限接近他杀的自杀”。
首先有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作者和很多旁观者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庭审上那么有人格魅力的人怎么会做出如此罄竹难书的事情——但如果不是一个谈吐文雅聪明形象佳的人,怎么会骗取被害人一开始的信任呢?良好的第一印象加看起来很近的联系能骗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随后就是试探底线筛选猎物,像是把诈骗短信编辑得漏洞百出一样,如果能察觉到问题的人也不会是目标群体。后续的操作开始一步步令人发指起来。
松永的驱动力非常明确,人和钱。在短暂的关系蜜月期慢慢显露出爪牙,先是借钱,然后是用女友名义向她周围人借钱,借此破坏她人际关系。在两个人封闭关系中无由来对女友施加暴力并且灌输自我谴责情绪,摧毁自尊心,产生这一切理所当然的自我印象,逐渐失去抵抗想法,顺从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受害者自我规训得以完成,开始陷入无止境的悔恨和自我厌恶。思想上无力的下一步彻底断绝她的人际关系,参考《九号秘事》第一季第三集汤姆和杰瑞,加上故意表现出来的喜怒无常无法让人摸清规律,逐渐放弃抵抗随波逐流,沦落到习得性无助的地步。
真正让事态滑入深渊的是后续操作,利用了他家人的心态,即不能在外人面前出丑。岳父担心女儿影响自己发展,哪怕同事觉察到也自行隔绝社交,岳母在松永的口中是被自己魅力所俘获的,但可惜已经死无对证,不过结合他能精准利用每个人的弱点也不是没有可能。成年人尚之如此,更别说连带的孩子,至此一家人像是被小木桩栓住的大象,仿佛只需要下定决心迈开脚步就可以挣脱束缚。松永采取了两层保险,其中一个是私刑——反复的电击,被他诘问之后否认,会被通电,肯定也会被通电,沉默还是会被通电,注意力逐渐集中在如何避免电击上。这种手段是他刚步入社会时无意中发现的,最早用于压迫员工,后来越来越大胆,书中的描写让人不忍卒读。另一个是在七人中建立等级制度,如同纳粹把无限的权力下放给普通人,恐惧转向冷漠,亲人之间互相监视、殴打,乃至下手。
最终的口供很大一部分是由松永的女友纯子提供,因为亲自去动手参与实施,在一审时请求被驳回,理由是她有足够的辩识能力。好在二审时律师团改变了策略把重点放在“无法逃脱的心理状态”,一家人像是被打捞上来的螃蟹,下面的人想方设法把上面的人拉扯回来。在被问及是否后悔时,纯子用平静的,略带哀伤的语气,说:“后悔这个词难以表达我对受害者的心情,但是当我回忆自己的人生时,我也有过从逆境中学习的经历,我想我能看见见处于极端情况下的人的善良,也能在那样极端的环境中感受到家人之间的温情,就连松永也并非什么都没有给予过我。”最后她,仅就自己的人生而言,没有任何的后悔。
而松永的供述,听起来有一种奇异的真实感,他在看到故事受到大家欢迎的时候,整个人显得格外娱乐,说起来越来越起劲,但在每次笑声平息之后,总会听到旁听席上各个地方都有叹息的声音,旁听者突然冷静下来,被拉回了现实中,这个快活的男人,本来不就是那个用穷凶极恶的手段夺走七条生命的暴徒吗?童年成绩优异但由于夸夸其谈在老师口中评价不高,家庭情况被抹去无从知晓。各种欲望强烈,对钱色,表现欲,控制欲,同时道德感模糊,简直天生反社会人格。在法庭上那个大言不惭的他,在我看来一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可怜又肮脏的自尊心到死也不会承认他做的事情,永远认为自己高于别人一等可以掌控一切最终是会被反噬。
薄薄的卷宗和访谈录,真的能够浓缩人的一生吗?我们可以透过文字感受到肉体的痛苦,但不能代替他们设身处地去思考,所谓的自由意志在长时间洗脑作用下变得鬼一样。毕竟赤裸裸呈现出来的只有结果,人是怀着怎样的决心才能把骨肉的尸体分割、处理、抛洒到各处,还是说在这一步时理智已经完全丧失,只有言计听从的麻木。很多书评包括作者自身都认为文化环境在这个灾难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我认为不然,虽然“耻”文化和“不给他人添麻烦”的观念在日本社会深入人心,但面对居心叵测的松永,哪怕是海洋文明环境下的一个普通小家庭也会被轻松瓦解。淳朴,遵循契约精神,安分守己的市民阶级在面对恶意渗透时抵抗力令人低到发指,国内针对老人保健品推销就是蛮好的例子。
我无数次告诫我的后辈们,逻辑学中有个很基本的概念叫做伪两难谬误——别人好像会把你的处境说的无可救药,服从他的安排是唯一稻草。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务必慢下来做决定,最好多和几个信任的人去交流,永远有退路,也不会如同恐惧的那般糟糕。但如果他们在这种状态下来咨询我,我会很耐心地解释为什么他们现在“想要的”不是他们想要的。永远不要放弃表达,永远也不要放弃思考,这对于记述案子的作者与我来说都是一种救赎。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