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本人的创作方向主要是游戏文化与学术剖析,因此笔者需要大量阅读人文社科等各领域的著作才能更好的给大家带来优质的游戏分析内容,而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也是想要将其打造成一个持续月更的固定系列,每个月将笔者自己所阅读的著作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与个人评价,也算是一种书籍安利,希望能吸引一些读者去阅读, 多玩游戏,多读书。
2023年9月总阅读数为14本书,其中外文著作1本 ,中文著作分别是毛利嘉孝《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于荣胜《日本文学简史》、鹤见俊辅《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与《战后日本大众文化史(1945-1980)》、王亚晖《游戏化思维:从激励到沉浸》、理查德布拉德福德《犯罪小说研究》、清水义范《你一定想知道的日本文学简史》、大卫拜恩《制造音乐》、岛村宫则《大家的民俗学》、罗伯特福尔福德《叙事的胜利:在大众文化时代讲故事》、高须芳次郎《日本近代文学史》、大塚英志《御宅族的精神史》、东浩纪《动物化的后现代》,外文著作为Mark Kretzschmar、Sara Raffel的《The History and Allure of interactive Visual Novels》(视觉小说的历史与魅力)
1.《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2022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9月1号当天读完)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书试图以流行音乐为中心,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
流行音乐的实践与前卫实验或左翼的实践不同,面对资本和权力,采取的通常是二重性立场,在拥有对抗性的同时,也隐藏着被同化的可能。这一特质在让(自称)激进的政治中心主义者感到焦躁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实现大众性动员和组织的可能性。这样的二重性本身,才是建立真正良好政治秩序的关键,也是流行音乐的魅力所在。
流行音乐既不是与资本主义进行对抗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独立于资本主义存在的东西,它是从资本主义制造出来的无用的、过剩的、废弃的事物中被创造出来的。它曾经是资本主义的副产物,而现代社会的讽刺之处,便是这种副产物现在逐渐改头换面,变成了主要产物。而在此之后,流行音乐扮演的角色仍然会不断持续发生变化。
那么,处于这样的时代之中,我们对流行音乐应该进行怎样的思考?当然并不存在现成的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流行音乐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会一直被人聆听,而最终,我们也不能不去思考大众性的事物,因为在如今这个时代,就连拒绝大众性事物的超然态度,都已经被回收进大众性事物之中了。
可以说是研究方向很棒的一本论述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学术著作,不过我个人更愿意将“流行”去掉,因为包括摇滚乐等被一些人称之为 “反抗” 的音乐也依旧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裹挟离不开关系,这本书的缺点则是前后内容有一定的割裂,过渡到JPOP的内容部分不自然,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在本书前半段解释阿多诺的摇滚乐批判反倒限制了他的笔力,这使得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质量脱节(对偶像文化的分析可以搭配宇野常宽的著作作参考,个人认为毛利嘉孝的分析更有可取之处,且毛利嘉孝在书中也批判了宇野常宽的部分思想观点)满分五星总评:4星
2.《日本文学简史》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9月5号读完)
非常棒的一本日本文学史教科书,真心觉得比叶渭渠叶老写的好,而且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锐评与作者的个人理解,全书的所有内容都是信息量十足的应试教育模式,基本可以当成一本非常适合入门的信息资料集,作为初学者入门阅读非常合适。(总评4星)
3.《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2019年、北京日报出版社(9月8号读完)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以“国体”之名,让包含殖民地在内的全日本帝国笼罩在强烈的国家意识形态支配下,对战争、天皇、国家极端狂热,进而深化其大亚细亚主义与玉碎思想。通过考察日本人的锁国性格与自卑感、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国家的强制力,以及国家与人民的关系,鹤见俊辅精辟地剖析日本如何从一个在明治时期走向富强,精神思想自由、开放的国家,转变为保守、狭隘,法西斯主义横行的侵略国。他进而解释日本知识分子对国家主义的挣扎、反省、抵抗为何会失败,又如何在受到压迫后屈服“转向”,成为军国主义的“共犯”,最终在国家发动战争时,宣传并正当化军国主义和超国家主义,致使日本走向玉碎之路。
我只能说,鹤见俊辅老师太强了,他的演讲内容提出了不少放到现在都不算过时的论点,尤其是对日本共产党成员集体 “转向” 的思想研究是重中之重,而且可以绝妙地扩展到整个左翼队伍中起到非常棒的警示作用。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战时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是如何动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蛊惑日本普通民众的,这些手段也同时告诉我们,大众媒体是极其脆弱的东西,政府想要依靠大众媒体去影响全体国民的难度极低,真的蛮绝望的。(总评5星)
4.《游戏化思维:从激励到沉浸》2022年、人民邮电出版社(9月10号读完)
本书是通俗介绍“游戏化”的普及读物。书中通过梳理游戏化的相关研究,系统介绍了游戏化思维中的核心概念——激励和动机,并讲解了构建游戏化系统的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作者不仅整理了经典游戏机制中的游戏化思维,还分析了社交平台、在线教育等互联网产品中对游戏化思维的运用,总结了实用的游戏化思维工具,可以帮助读者使用将其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提升效率,增加乐趣。
这是一本短小精悍的论述 游戏化 体系的著作,和以往的大多数游戏化著作最大的区别就是本书并没有将游戏化的价值无限拔高,反而选择进行了合适的否定与批评,这也是代表了国际游戏化学术研究从发展起始到现在最重要的一次“转向”,因此这本书作为国内学者的著作是非常值得推荐的,虽然很多内容在国际学术界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书中的内容对于国内读者来说绝对有着足够的帮助。(总评4星)
5.《犯罪小说研究》2023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9月11号读完)
你也许还不了解犯罪小说这个文学类别,但你一定听过福尔摩斯、大侦探波洛或詹姆斯·邦德的赫赫声名。悬疑、探案、解谜,峰回路转的情节惊险刺激、环环相扣,各式各样的元素令人对犯罪小说欲罢不能。这一文类的作家同样星光熠熠,爱伦·坡、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斯蒂芬·金……他们塑造了特色鲜明、经久不衰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构建了独特的探案历险世界,也举镜映照了并不完美的社会现实,让犯罪小说在文学版图上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扣一分给翻译,还有就是这本书的整体写法对新人比较不友好,作者喜欢大量堆砌各类作家与其代表作品的剧情概括,但除开这个问题之外,本书后半部分的几章议题分析的则很到位,很值得一读(如女性侦探的部分与犯罪小说的文学性问题,总评4星)
6.《你一定想知道的日本文学简史》202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9月12号读完)
本书为一本轻社科类的“文学简史”。日本文学近年来受到较高关注,无论是其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还是一系列近现代文学大家如夏目漱石、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等,又或是以推理小说为代表的类型文学作品,都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和关注。本书从日本上古文学巡礼至当代文学,各色作家作品, 应有尽有。其语言风趣活泼,不仅可以打动文学爱好者,也可以吸引部分因为游戏或动漫而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人。
给个三星中评还是没问题的,作者写的实在是太随笔了,这很难评价,本书的近代文学方面明显能够感觉到作者的阅历有限,全书基本没什么独到的见解,基本上就是一个小老头跟你唠嗑的同时科普点日本文学领域的小知识,而且时不时的穿插日本作者写书的特色: 个人经历 ,算是踩雷了。
7.《制造音乐》202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9月15号读完)
文化艺术产业正在随互联网的发展而急剧变化,迈入一个新时期——泛音乐时代。身在产业中的你面对风口浪尖,是否已经心中有底,随时可以乘风破浪?
你是否知道:科技的进步会如何影响音乐人的创作以及听众对音乐的体验?演奏场地对于孵化音乐人有什么重要作用?音乐人如何才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当世界步入数字时代时,音乐产业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与危机,从业者又如何将危机化为机遇,从海量音乐作品中脱颖而出,与时俱进,持续成功?……
传奇多栖音乐家大卫·拜恩在其经典之作《制造音乐》全新版中对上述重要问题给出了引人深思、值得借鉴的回答。拜恩从上世纪70年代出道起一直活跃至今,以其远见、胆识与独到的思索不断探索、创作,并取得非凡的成就。他既是西方摇滚乐第三次变革的先锋者,是“摇滚的文艺复兴人”,也是奥斯卡奖、金球奖、格莱美奖、托尼奖特别奖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书中,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台前幕后近50年的独特经验、教训、知识,这本书将会改变你感受音乐、创作音乐、演绎音乐、推广音乐的方式——你的事业与人生也许正需要这种改变。
五星!质量非常高的一本音乐文化著作,作者 大卫拜恩 是新浪潮乐队 传声头像(talking heads) 的主唱,但本书并不是传统的那种乐手自传模式,而是更多地展现了作者本人的阅历功底与音乐思想,使得本书有不少观点非常合适且优质,作者本人引经据典的水平非常优秀,且屡屡提出颇有先见性的观点,作者的文笔十分优秀且非常实诚,将自己在制作音乐过程中的幕后(与发行商的谈判,版权分成的具体金额)透了个底掉,非常值得阅读。(强烈推荐传声头的1专、4专和5专,神中神!!!)
8.《大家的民俗学》2022年、浙江大学出版社(9月17号读完)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会按照一些习俗或默认的规则做一些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事,这正是民俗学大显身手的地方。
与我们以往的刻板印象相反,民俗学并不是为古老事物追根溯源的学问,而是一种反主流、反霸权和反中心的文化心态。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民俗学入门书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案例,如大学校园里流传着的七大怪谈;各个家庭内部实行的规则;消防员、铁路员工、法官、办公室白领的日常生活;作为社交场所的平民区咖啡店;动漫圣地创造出的新民俗;新冠病毒肆虐下的鱼身鸟喙人面的妖怪护身符的大流行;互联网时代稻荷神信仰的全球化; “座敷童子”的现代转型等等。
本书简明易懂地介绍了现代民俗学的知识,向读者展现出现代民俗学的魅力。让民俗学成为每个人都能学会并加以运用的技能,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充满趣味。
四星,作为日本第三代民俗学的主要领军人物,岛村恭则老师的这本小书基本上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让读者产生对民俗学与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兴趣,因此本书并没有梳理民俗学史与民俗学的各类术语概念,而是像一个邻家老爷爷一样给你讲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中的民俗故事与传统,希望对民俗学有兴趣并且存在一定误解的朋友们能够读一下这本书剥离偏见。
9.《叙事的胜利:在大众文化时代讲故事》2020年、南京大学出版社(9月18号读完)
在这个大众传媒让我们比祖先花更多的时间来吸收故事的时代,叙事是我们生活中基本而不可替代的需求之一。本书穿越由都市传说、杰克·尼科尔森、《艾凡赫》、纳博科夫、性丑闻与闲谈,以及《罗马帝国衰亡史》构成的奇妙图景,巧妙地将文学和电影评论结合起来。
弗尔福德将半个世纪以来作为记者和批评家的经验浓缩成了一部论述人类生活与故事之间相互塑造过程的著作。在那些来自交谈中的,尤其是我们讲述自己和我们认识的人或真或假的故事中,弗尔福德强调不受拘束也不被认可的叙事形式的价值,把自己日常应用于文学的认知工具带入业余的故事讲述中。
四星,这是一本非常典型的演讲稿合集(与鹤见俊辅一样),因此在主题上的分析存在一定的割裂,但每章的主题确实可以让我们学到不少东西,1999年的作品放到现在都依然有参考价值(推荐第一章,第二章与第三章的前半部分,其余部分可以选读)
10.《日本近代文学史》2017年、中央编译出版社(9月20号读完)
该书为天津外国语大学系列丛书《文学与文化经典译丛》六卷本之一。《日本近代文学史》是日本近现代著名评论家、学者高须芳次郎的文学史研究著作。作者以直接参与当时文坛活动的鲜活感受和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生动而系统地论述了日本近代(明治、大正)文学的演变和发展,对日本传统文学的近代转型,新文学因素的发生与增长,新文学思潮和运动的展开,近代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翻译文学、文学理论各文类的新倾向和重要作家都做出了富于见地的评述。著作饱含历史见证的激情,同时,文学演进与社会文化互动、学术视野开阔、评价精准确切、文字表达流畅,是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具有可读性的文学史著作。
四星,基本就是一本大篇幅罗列近代日本作家与相关作品的著作,毕竟限于作者本人的成书年代太早(1920年代),但这本书的价值却不容小觑,依旧给我们提供了 大正末年时期对日本近代文坛的批评视角 ,光是这个价值就足以推荐阅读了。
11.《战后日本大众文化史》2016年、四川教育出版社(9月22号读完)
本书是鹤见俊辅《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1931-1945)》的姊妹篇。在本书最初的两章中,作者论述了日本在被联合国(实为美国)占领之后所受到的各种影响。作者一方面简略介绍了占领军的对日政策,一方面拣选出战前、战后日本那些改变了的与不曾改变的方面进行介绍。作者认为,占领对日本人的风俗、生活习惯、尤其是男女之间的交往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美国政府企图将“全新的正义感”植根于日本民众心中的行动,虽未受到战败国人民的公然抵抗,但作者对此观念“是否真正被日本人民接受感到十分怀疑”。第二章里,作者将这种“正义感”问题集中在战争审判这一个点上进行了论述。“就像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一样别无选择地接受了战争审判的事实”(可是)“并非就等于说日本人民接受了审判官所宣扬的正义观。”作者露骨地揭示出了事实。将自己不愿接受却必须接受的事实当做“自然灾害”来被动接受,是日本人的一种特性。作者希望展现出日本国民的这样一种暧昧的感情。之后几章,作者深入探讨了战后日本的几种代表性风俗,包括“漫画”“曲艺场”“大河剧”“连续剧小说”“红白歌会”“流行歌曲”等。
四星,与鹤见俊辅老师的前作一致,均为演讲稿合集,因此各章节之间结构松散,但综合质量很高,其中对日本流行音乐的分析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可搭配毛利嘉孝、加藤周一的《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一起研究)
12.《御宅族的精神史》201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9月24号读完)
“御宅族”是日本当代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它的出现与当代的网络、娱乐等大众传媒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御宅族”的影响波及世界,在我们关注世界上“御宅族”的同时,更加重要的是对产生这种文化的大本营—日本—有所了解,大塚英志的这部书以“御宅族”为中心,通过对一系列相关文化现象的考察,为我们提供了认知日本当代社会文化发生、发展的动因。
2星踩大雷,这书的翻译已经不能简单用“垃圾”来形容了,这宛如一坨大粪一样的翻译彻底将整本书的质量拉低了好几个数量级,再加上作者日常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在书里的日本特色,整本书实际有大用处的观点也被烘托地容易让人忽略,真的是痛苦的一次阅读体验(作者本人的《少女民俗学》质量相当高,这本书的主要问题是翻译好像不是中国人)
13.《动物化的后现代》2012年、大鴻藝術股份有限公司(9月27号读完)
御宅族的消費行為的變化,不只對日本,對世界其他國家也造成了很大影響。御宅族一向被賦予負面的意義,但是當這個族群所形成的影響力已經不只限於一個小圈圈內時,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這個族群對於動漫甚至當代文化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而且這些被誤解的族群,其行為模式是文化的脈絡之一,也正在改變著人類的整個歷史文化。
作者以其豐富的文化論述內涵,概要而精闢的分析御宅族文化影響下的日本社會和日本思想,並從中理出御宅族文化的形成與未來的可能性。
我不太喜欢这种为了学术而学术的态度,可能也是出版年代太早的缘故,书中的很多基于西哲分析ACG文化的观点已经过时了,再加上篇幅本身极短以至于并没有对某些核心议题进行更加系统化的诠释,按照作者东浩纪在书里的核心说法,日本的那群激进青年学生是因为他们在左翼运动失败以后,除开逃避心态与迸发而出的“转向”思想以外,主要原因是他们选择了一种“伪装”的宏大叙事,那就是动画作品所构建的世界观,比如死火海和高达,这样的虚构世界观是一种“替代品”,用以弥补对日本人而言已经彻底失去了的宏大叙事,但毕竟对于日本而言,时代已经变了,我们对这样的观点也就只能选择性接受了。
《The History and Allure of interactive Visual Novels》2023年(9月25号读完)
五星!这本书可以说是近十年来最完整的一部论述 视觉小说类游戏发展史 的著作,不同于09年的那本将动画与视觉小说游戏互相改编作为主要研究点的著作《Anime and the Visual Novel》,这本则是更加系统的从日本与欧美的角度论述了视觉小说的基本定义,不同类型视觉小说的设计重点以及针对不同类型视觉小说的发展史详述,更是在本书的最后一大章里论述了目前视觉小说类游戏的诸多问题与局限以及该如何放眼未来,并结合了当代大量融入视觉小说化设计的电子游戏做引证(如P系列),非常值得推荐。
评论区
共 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