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The 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因为本书的章节比较多,所以我想换一种方式来记录。我会把一些我觉得内容近似或者有关联的章节进行归类,然后合起记录读书的感想。
第一部分是:城市建立到帝国东西分立。首先,拜占庭城并不是一个凭空建立的城市,或者罗马人要迁都的时候在荒地建立的城市。拜占庭城的的位置在一般概念中的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毕竟其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便于海上交通且在地面防御时易守难攻。同时,城市的位置还处在欧洲的最东边、亚洲的最西边的交汇处,可谓是古代世界的天选之城了。但那个时候的拜占庭还不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或者说时间要等到君士坦丁大帝的时候,才是这座城市的开始。
在结束的四帝共治的局面之后,君士坦丁大帝没有选择罗马而且把新都选在了拜占庭。这里是一个交通非常方便的地区,罗马城的选址对于海运还是有些麻烦的。而且,以当时的帝国的情况,要面对东方波斯反反复复的战争和冲突,更靠近波斯人的地方、又易守难攻,是不错的选择。当然,选拜占庭还有一个原因,这是一个历史简单的城市。或者说这里没有过于光辉摧残的历史,谁在此建城,谁就是这里的创造者。最后的最后的,在历史和故事中还是要加上一些宗教要素的,比如神明的指引之类的。因为君士坦丁大帝曾经在城外驻扎过几个月的时间,所以其对周边的地理结构有一定的理解,是不是神明指引也不好说。
328或329年,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将首都定在拜占庭。330年5月11日,举行了城市的落成典礼。然后的部分算是紧接着我看的上一本书,又回到了哥特人入侵的前因后果,以及一些重要的事件节点上。总之,时间来到了378年的重要战役:阿德里安堡战役。此战以罗马人战败、皇帝战死未结束。之后,狄奥多西接成为新的帝国皇帝,开启新的时代直到395年。这位“热爱和平者与哥特人之友”的狄奥多西撒手人寰,将其帝国交给了他的两个儿子,阿卡狄乌斯和霍诺留。阿卡狄乌斯留在君士坦丁堡统治东边,霍诺留去西边统治。
虽然帝国的两位皇帝都是前代皇帝的儿子,且前代皇帝给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指派了“托孤大臣”。但是两位托孤大臣之间不和,再加上此时哥特人有了自己的英雄领袖:阿拉里克。这位哥特人的英雄在帝国上下一通折腾,这里就不想详细描述了。总之,当时西边的托孤大臣斯蒂利科能对付阿拉里克,但是无奈西边的皇帝不行。在重要时刻,竟然把斯蒂利科杀了,但是没有人能在战场上对付哥特人。最终导致罗马被攻陷,之后哥特人进军西班牙。这是帝国西边的事儿,在东边的拜占庭城也没消停,也经历了“内战”。
408年,东边的皇帝阿卡狄乌斯逝世。权力交给了他的儿子,狄奥多西二世。小皇子不但没有被权臣颠覆政权,甚至权臣们还非常支持皇权。而且,小皇子还有三个姐姐。这三个姐姐也是支持自己的弟弟,尤其是大姐普尔科莉亚,因为手握权利甚至不结婚并成为修女。怕因为结婚导致丈夫窥伺皇位。
狄奥多西二世,在450年因坠马二重伤不治而亡,他的女儿与其堂兄,也就是西帝国的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成婚。但是东帝国的皇帝没有选自己的女婿继伟,而是明知的把帝国传给了自己的姐姐普尔科莉亚。后者接到皇位后马上结束了修道生活,与当时帝国显赫的元老马尔西安努斯成婚。其婚姻更像是一场政治安排,稳定住了当时波斯和东帝国之间的战争。这两位去世后,东帝国的皇位接连传给了三位出色的皇帝。他们都是文官、且都是由老皇帝指派的,并非是武装政变或者是叛乱篡权,因为帝国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喘。这三位皇帝期间比较重要的就是赶走了东哥特人,但在488年之后斯拉夫人又来到此地,成为新的威胁。
就在同一个时期,476年西帝国的傀儡皇帝“小奥古斯都”罗慕路斯,被日耳曼将军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至此结束了。书中写一点比较有意思。在西帝国皇帝被废后,日耳曼人找到当时的东帝国皇帝芝诺,说是不再需要皇帝来统治意大利,但是会传承芝诺是东帝国和帝国的宗主。芝诺劝说他们还是立一个西帝国的皇帝为宗主,但他们拒绝了,并已然宣城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是他们的宗主。我不听你的,但是你是我的宗主,这就非常的奇葩。
518年,当时皇帝阿纳斯塔修斯逝世,享年88岁高领。其传位的人不再是文管,而是武将查士丁。查士丁出身行伍,是个粗鲁人。在位9年期间比较平静,但重要的是他的儿子: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是查士丁的侄子,后被其收为养子并指定为继承人。查士丁尼和爸爸、叔父不一样,从小就帝国的行政有兴趣,其35岁是被立为皇储。本来查士丁尼的开局也应该比较平静,但是其做出来一个巨大的决定:娶了戏剧舞台的名伎奥多拉。
按照当时情况,政治人物都多少会回避和演员的婚姻,尤其是著名演员。皇储和名伎的婚姻确实让人不太能接受,查士丁尼的母亲和养父都反对。但架不住本人的坚持。527年查士丁逝世,皇权交给了查士丁尼。事实证明,查士丁尼的决定是正确的。奥多拉虽然、确实有着惊世的容貌。这点不可考证,因为没有明确画像。但通过之后的历史记录能证明,这位皇后是相当称职且能在诸多事物上辅佐皇帝。
查士丁尼继伟之后,首先遇到的就是波斯战争,这场战争让皇帝意识到自己有一位不世出的将领-贝利撒留。波斯战争结束的532年,赛车的蓝党和绿党爆发了冲突,引发了首都的暴乱,并使用“尼卡”(意为:胜利)作为口号。暴乱甚至波及到皇帝本人,因为同时还有前朝遗老意图复辟。当时保卫首都的正是刚刚从波斯战场返回的贝利撒留,且他能控制的部队也并不多。
当时暴乱者甚至还拥立了新的皇帝。一部分朝臣劝说皇帝从海路逃走,之后再想办法东山再起。但就在这个时候,身为演员出身的皇后站了出来,拒绝逃跑,并请求皇帝向敌人决战。她的一段演说也被记录了下来,我觉得其中最经典是这句:至于我,我坚信古人的话,“紫袍是最高贵的裹尸布”。之后在贝利撒留的统领下,叛乱者被击溃。据说有35000人死在了这场为期6天的“尼卡暴动”中。虽然查士丁尼选的皇后备受争议,但确实在帝国最危急的时候挽救了王朝和帝国。
在首都暴乱结束之后,查士丁尼就开始收复故土的计划。首先被终结的是汪达尔王国,国王向贝利撒留投降被索要三样东西:一只竖琴,能让他撰写并传唱汪达尔人的命运;一块海绵,用来擦眼泪;一块面包,他不想再吃摩尔人的食物了。贝利撒留是仁慈的,让其带走了迦太基宫廷的财务并前往君士坦丁堡。贝利撒留凯旋后,535年对狄奥达哈德宣战。这个无能的哥特人国王竟然同意了逊位,只要能保证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535年夏,贝利撒留带着3000罗马士兵和4500蛮族辅助军,登录西西里岛。6个以后,收复全岛。怯懦的狄奥达哈德被臣民所杀,哥特人推举了战士维提格斯为新的国王。但新的国王也犯了错误,其部队没有去拦截贝利撒留,后者在536年12月,仅用5000人拿回了罗马古城。
次年春季,维提格斯帅军10万围攻罗马。537年3月21号,围城军队从5处同时进攻罗马城。其中3支攻城部队被击退,1支突入城内经过血战后被击退。最后1支攻城部队从哈德良墓入城,守城的部队情急之下拆了陵墓的雕像投向攻城者。不过也正因为雕像被拆了,之后又被土掩埋才被保存了下来,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围城一年零9天后,维提格斯放弃。之后贝利撒留获得了援军,开始反击,于540年反向把维提格斯困在其首都。此时的哥特人已经失去了斗志,打开城门投降,并准备把贝利撒留奉为西帝国的新皇帝,单被拒绝。540年5月,贝利撒留允许哥特人返乡后,帅军返回君士坦丁堡,还带着敌军的财宝和维提格斯。
但哥特人的命运并没有在此止步,他们有了新的王、6世纪最高贵的人、中世纪的第一位骑士:巴杜伊拉。巴杜伊拉重新带领哥特人崛起,并仅用1.5万就攻破了罗马城。虽然当时的守军将领还是贝利撒留,但他本人受到了帝国中奸臣的破坏,以至于守军的兵力、钱财都不足。罗马的将军没有放弃罗马,但罗马的官僚体系放弃了这位将军和罗马古城。巴杜伊拉攻下罗马之后没有占领这座城,而是遣散了城中的居民并彻底毁坏了这座城。他觉得罗马是对哥特人的一种诱惑,该结束这种诱惑了。
罗马陷落之后,查士丁尼再次派兵进攻哥特人,并于553年击败了哥特人。巴杜伊拉本人也战死,之后哥特人就一句不振。战胜哥特人之后,查士丁尼再次会师进军,又收复了部分往日帝国的领土。就在帝国和哥特人战争的时候,东边的波斯人没闲着,也对帝国发起了进攻。贝利撒留再次受命担任最高指挥官,545年让波斯人败于埃德萨城下,最后迫使波斯人和谈。
威胁帝国的不止是哥特人和波斯人,还是瘟疫。542年,帝国爆发了大规模瘟疫。查士丁尼本人也被感染,所以痊愈,可以精力大不如前,再也不是之前那个宛如魔鬼一样精力旺盛的皇帝了。且在瘟疫6年之后的548年,皇后过世。皇帝精力大大衰退、皇后过世,帝国再次走向了不稳定。
而贝利撒留的命运也走向了终点。549年,其被召回并解除了军职。但558年,君士坦丁堡被7000蛮族围攻。贝利撒留仅带领300老兵和3500个民兵就击退了蛮族,保护了帝国首都。可这已然不能阻止他的命运。4年后,其被诬告并查抄的家产。关押8个月,又被无罪释放。565年3月,传奇的贝利撒留过世。其君主查士丁尼也在9个月后过世。
查士丁尼死后,帝国经历的三位皇帝,分别是:查士丁尼二世(565-578)、提比略-君士坦提乌斯(578-582)、莫里斯(582-602)。在这个期间,日耳曼人崛起,584年多个领主被统一到一起。查士丁尼时代收复的意大利大多丧失,仅剩下两块领地。除了意大利的战局,帝国在波斯战线也有损耗,但最麻烦的是北面要对付斯拉夫人。他们初次在罗马人的领土劫掠还是562年。相比之下,哥特人还能算是半野蛮、半文明的,至少哥特人还会信仰基督教。但是斯拉夫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及,而且他们并不只是劫掠,斯拉夫人会占领他们攻下的土地。
602年当时的皇帝莫里斯的军队哗变,军队推举了百夫长福卡斯为新的皇帝。皇帝莫里斯还想组织首都的防卫,但无人愿意为皇帝一战。最后皇帝只能潜逃,之后被篡位者抓到。皇帝和五个儿子全部被篡位者杀害,其中最小的儿子只有3岁。
之后就是帝国的一段黑暗时光。篡位者福卡斯的统治也不稳固。来自北非的年迈的希拉克略推翻了福卡斯的统治,并于610年10月5日在圣索菲亚教堂加冕。可希拉克略的统治同样不稳定。613年波斯人攻破大马士革,614年击破耶路撒冷并屠杀了9万基督徒,只有犹太人幸免于难。大牧首被抓、真十字架被夺走,带回了波斯。
帝国上下一片绝望,可此时帝国并没有实力反击。为此皇帝做了改革,其中就包括停止了对城中居民发放面包。毕竟在616年帝国失去了埃及,也就失去了谷仓。直到622年才重新组织了远征,之后到627年共计发动了6次远征。到626年出现了转折,当年6-8月出现了互相“换家”的情况。虽然帝国军队在进攻波斯人,但是波斯人的军队也在围城君士坦丁堡。可以城中剧名反抗意识极强,导致攻城方未能攻下这座古城。在此之后,波斯人的万王之王霍斯劳过世,新的国王开始和谈。628年3月,长达26年战争结束,波斯人失败了。但就在希拉克略凯旋时,撒拉孙人崛起,穆罕默德送出了那封著名的信,要凡间的国王们接受伊斯兰教。
之后书中用大段篇幅来阐述从320到620年,这300年的变化。我的总结是:这300年过去,帝国已经不再是罗马,而是新的帝国,是拜占庭帝国。此时的帝国拥有了新的首都、新的领土范围,新的精神寄托。拜占庭不再是过去多神教的开放的罗马,也不可能是那个往日的帝国。新的拜占庭有新的信仰,新的维持帝国的方式。可能不够完美,但暂时还够用。
PS: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额外加一段内容,和本书无关,只是我临时想到的。
如果略知战锤40K的话,应该会知道,在帝国摄政基里曼掌管帝国之后,其最重要的辅佐者就是贝利撒留考尔。虽然只是名字相近,但是整个战锤40K的情况非常映射罗马。罗马的东西分裂;卡地亚沦陷,大裂隙出现,人类帝国一半陷落于帝国暗面。
而此时重新带领人类帝国走出阴影,重新崛起的基里曼还有贝利撒漏考尔,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东西罗马的故事,而且都是贝利撒留这个名字。不知道随着战锤40K故事的展开,这个黑暗宇宙的贝利撒留是不是也会被帝国摄政猜疑,最后接应悲惨的命运。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人类帝国可能会迎来再次的大危机。当然,第二位原体,拉恩庄森也已经觉醒。或许战锤40K的宇宙中,人类帝国能再次统一。或许吧,可能,希望如此。
撒拉逊人,也就是一般理解上伊斯兰人,当他们崛起之后,帝国根本无力招架。635年,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的皇帝希拉克略再次回到战场,但也已经无力回天,只是把真十字架带走送回了君士坦丁堡。637年,耶路撒冷被攻破。不过撒拉逊人并没有屠城,而是在所罗门神殿的原址建造了宏伟的清真寺,也就是后世被称为圆顶清真寺的建筑物。
638年,皇子试图收服北叙利亚,失败;次年阿拉伯人攻入埃及。直到641年皇帝希拉克略逝世,帝国在埃及仅剩下亚历山大一座孤城。同年,萨珊王朝最后的后裔集结部队被穆斯林屠戮殆尽,其本人逃到突厥人哪里避难。说回皇帝希拉克略这边,其最大问题不是军事上战败而是继承人的问题,他有过两次婚姻,两次各有一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君士坦丁三世,次子,希拉克伦纳斯。第二次婚姻的妻子竟然劝说皇帝让自己的儿子和同父异母的长子共治,而皇帝竟然答应了。
在皇帝死后没多久,其长子也过世了。群众和朝臣自然怀疑是其继母所为。最终这位继母的舌头被割掉,其子希拉克伦纳斯的鼻子被割掉,两人遭到放逐。并推举君士坦丁三世的儿子,君士坦斯二世为皇帝。君士坦斯二世和其子君士坦丁四世都是强势、坚定的军人皇帝。在此期间,帝国的旧行省已经不复存在,重新规划为多个行政区,每个区域都包含大批部落,也就是野战军。军区,这个概念指的是驻防部队,也指的是这支部队驻防的地区。
东部的6个军区:亚美尼亚军区、安纳托利亚军区、色雷克锡安军区、布凯拉里军区、基比拉奥特、奥普希金军区。
西部的6个军区:色雷斯军区、希腊军区、塞萨洛尼基军区、拉韦纳军区、西西里军区、北非军区。
君士坦斯二世结束了和穆阿维叶的和谈之后,就向西出兵,准备把伦巴第人赶出意大利人。之后的664年,君士坦斯二世竟然回到了200年不曾有皇帝拜访的罗马。不过其到来竟然连万神殿的青铜瓦都拆走运回君士坦丁堡。皇帝总计在西边停留了5年,在668年被人在浴场中盘子重击头部身亡。其子,浓须者-君士坦丁四世继位。
673年,哈里发大举进攻帝国。君士坦丁四世最大的荣耀,就是坚守了4年,最终击退了敌军。不过对此战局书中并未给出过多的说明,说是没有留下详细的记述。看起来宫廷的吟游诗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685年,未满36岁的皇帝过世,将皇位传给了自己16岁的儿子查士丁尼二世,一个昏庸的皇帝。在十年后的695年,一个名为利昂提乌斯的军官哗变。没人愿意为皇帝而战,最后,皇帝被割掉鼻子后流放。
仅仅3年后,利昂提乌斯就被推翻。哗变的军队来自驻守北非迦太基的部队,他们拉拢了爱琴海的帝国舰队指挥官提比略-阿普斯玛,并在里应外合下攻下了君士坦丁堡。利昂提乌斯的鼻子也被切掉,然后被软禁到修道院中。就在帝国混乱的期间,查士丁尼二世流亡到了哈扎尔汗国,并迎娶了可汗的妹妹。就这里我就很奇怪,一个没有鼻子的人是怎么能让可汗如此赏识,甚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
然而皇帝提比略也没闲着,他贿赂了可汗要抓捕查士丁尼二世。查士丁尼二世从自己的其子那里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将计就计。杀掉了两个可汗的臣子,并逃亡回国。之后的705年,此人又获得了保加利亚军队的支持,回攻君士坦丁堡。同样是在里应外合的叛徒配合下,兵不血刃拿下来王城。再拿回王位复辟之后,查士丁尼二世,不但没放过提比略,还把已经在修道院软禁的利昂提乌斯也抓回来。在一番羞辱之后将两人斩首。接下来就是疯狂的报复和反动倒算,不过这种倒行逆施就维持了几年。711年,菲力皮库斯发动叛乱。皇帝和其子都被阵前抓捕并斩首,至此希拉克略家5代、101年的王朝彻底结束。
不过菲利皮库斯也不是好人,是个终日沉迷享乐的人。不到两年的时间,其书记官阿尔特米奥斯-阿纳斯塔修斯就发动了叛乱,皇帝被刺瞎双眼后软禁在修道院中。但至此也不安定,又是不到两年的时间,新皇帝被军队推翻,换上来的皇帝是位税官,狄奥多西乌斯。阿纳斯塔修斯被送入修道院隐居。
结束这种乱局的人,是为数不多的有威望的军官,伊苏里亚的利奥。当时的税官皇帝也没有皇帝的野心,和利奥进行过一次战斗且失败后,就召集群臣说明了现在的情况:撒拉逊人可能要入侵、内战在持续,他本人也无心当皇帝,就顺水退位了。717年,利奥加冕为新的皇帝。5个月后,同年8月,撒拉逊人入侵。
这次撒拉逊人已经准备好长期的围城,但城中居民更是准备两年的口粮。在717年-718年的冬季格外寒冷,重创了撒拉逊人。718年夏季,皇帝开始反击,并最终击退了敌军,让其大败而归。不过之后战事未停,直到739年敌军主力被击败,小亚细亚才暂时脱离了撒拉逊人的入侵。
之后两大段都是关于宗教问题,圣像的破坏还是朝拜的问题。虽然宗教是拜占庭帝国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实在没有兴趣。我尽量描述一下历史的部分,如果大家有兴趣了解宗教的部分,还请自己阅读吧。
725年,皇帝利奥下令拆除圣像。虽然有大量民众和教徒反对,但当时的皇帝在军队之中还是有相当的威信,是可以执行这种命令的。
740年,利奥过世,其子君士坦丁五世继承了其父对于圣像破坏的计划,并加强执行。761年,其召集主教,宣布崇拜圣象是违反了基督教的教义,圣像崇拜成了异端。次年,发现僧侣们还是加持崇拜圣像,就发动了圣战。
775年,君士坦丁五世逝世。其子利奥四世仅仅执政4年就因为结核病早逝,其唯一的大事件就是776年大胜撒拉逊人。之后由他年仅10岁的儿子,君士坦丁六世继位,皇太后伊琳妮做成摄政。
皇太后摄政之后停止圣像破坏运动,并安稳的执政10年。不过之后母子反目,797年,皇太后叛乱,抓捕自己的儿子并将其刺瞎后软禁,自己执政。
之后在800年的时候,教宗为法兰克国王加冕,并认其为罗马皇帝。至此,东西两边完全分裂。东西本就若即若离的关系,知道东边的皇位被女人篡权,给了西边教宗绝好的借口。之后,再无西罗马、东罗马的说法,接下来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帝国,就是:拜占庭。
接下来,帝国的财政部长尼基弗鲁斯推翻了皇太后的统治。811年,尼基弗鲁斯远征保加利亚的时候被杀,其子斯塔乌斯继位。不过这位皇子在皇帝被杀的时候也受伤了,在无药可治的情况下过世。皇位只能交给尼基弗鲁斯儿子的丈夫,米哈伊尔-兰加。其上位之后竟然倒转当时情况,要结束圣像破坏运动,再加上战事不利,最后导致军队哗变。来自亚美尼亚的利奥,成了新皇帝。米哈伊尔隐退去了修道院。
利奥在结束保加利亚的战事之后又开始了圣像破坏运动,不过他的方式非常的折中,在宗教问题上堪称成功。不过利奥的统治在820年结束了,在礼拜时手无寸铁被乱刀刺死。当时他只能用圣坛的铁十字架招架,最终不敌。来自阿莫利亚的米哈伊尔加冕为皇帝。虽然此人出身普通农民家庭却相当有才能。并通过和伊苏里亚王朝的余脉、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的女儿结婚从而巩固了权利。对于宗教问题的处理方式是,不干涉。在执政9年后安然离世,其子赛奥菲罗斯继位,一个激进的破坏圣像派。
赛奥菲罗斯是个激进圣像破坏派,其在位期间撒拉逊人重创了帝国。但他的第二任妻子塞奥多拉,是个隐藏的、虔诚的圣像崇拜派。在842年,年轻的赛奥菲罗斯逝世,其唯一的儿子,3岁的米哈伊尔继位,皇太后摄政。然后又是疯狂的反攻倒算,开始恢复圣像崇拜。
在皇太后沉迷宗教事务的时候,就把皇帝交给自己的兄弟巴尔达斯。但巴尔达斯的教育根本就是没有,皇帝成了一个酒鬼,甚至把自己身边的有一个跟班马其顿的巴西尔,提拔成了凯撒,让其处理政务。有传言说,巴西尔最开始就是个马夫。但是这位马夫、跟班、被提拔为凯撒的巴西尔很快就明白了,皇帝是不行的,他可以上位。
巴西尔结束了酒鬼皇帝的统治,他是一名虔诚的东正教教徒,支持圣像崇拜。疯狂迫害敌对的保罗派,甚至使其部分人加入了撒拉逊人的阵营,在穆斯林的庇护下去劫掠帝国边境。而且,这位巴西尔颁布的《君主法典》经过其子增补后,一直用到整个拜占庭帝国灭亡。
因为巴西尔是马其顿人,所以这段时间又被称为马其顿王朝。其子利奥六世继位,相对来说比较平静,因为东方哈里发的帝国正在瓦解,西方查理曼的帝国也早已分裂。外部的战争压力相对很小。利奥六世的继承人是他第四个妻子的孩子,君士坦丁七世。因为是老来得子,所以对其庇护有加。最初始其父的兄弟摄政,但几年后也过世了。之后摄政的是海军指挥官,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自立为共治皇帝。在罗曼努斯死后,其子妄图继续把持朝政,遭到了首都居民的反抗。最终,皇位回到了君士坦丁七世的手中。利奥六世和君士坦丁七世的主要贡献就是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了很多重要的典籍。
接下来,虽然外部重新燃起了战争的危机,但是帝国本身又崛起了一位重要的军事家:尼基弗鲁斯-福卡斯。君士坦丁七世的儿子兼继承人罗曼努斯二世,任命尼基弗鲁斯为最高指挥官,后者屡立战功。但是963年,不到26岁的皇帝罗曼努斯二世意外身亡。留下年轻的妻子塞奥法诺,和两个儿子,分别是7岁的巴西尔和2岁的君士坦丁。尼基弗鲁斯再次成为两位小皇帝的摄政王,为了稳固帝国,他甚至迎娶了已经成为寡妇的塞奥法诺。
摄政期间,尼基弗鲁斯非常尽职尽责,而且没有染指皇权,尽心辅佐两位小皇帝。不过其更擅长在战场上,而不是官场。尼基弗鲁斯获得了军队的支持,但在回到内政上却比较顽固。随着时间退役,嫁给尼基弗鲁斯的塞奥法诺又看上了丈夫的外甥,约翰-基米斯基。约翰本想让尼基弗鲁斯杀掉小皇帝自己继位,但是忠诚的老兵拒绝这种恶行。
在969年12月的一天,约翰伙同塞奥法诺,暗杀了尼基弗鲁斯,之后自己称帝。但逆转的时候,约翰没有迎娶塞奥法诺,而是把她送去了修道院,自己拿出来一半私产来建造麻风病人收容院,而且他也没有杀害两位小皇帝,和他的前任一样,依然是尽职尽责的维持帝国。
约翰-基米斯基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了罗斯人。970年,基辅罗斯大公率领6万人从第聂伯河出发,不久之后贡献了保加利亚王国,之后进入色雷斯平原。971年春,约翰率领3万人穿过巴尔干山脉,把罗斯人赶回了多瑙河沿岸。战争结束后,罗斯人皈依了基督教,并成为了之后东正教和拜占庭的重要追随者。罗斯雇佣军不久之后将成为帝国军队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瓦兰吉卫队”。大胜罗斯人5年后,约翰过世。976年,帝国回到了只有20岁的皇帝巴西尔手中。
巴西尔继位之后沉迷于享乐,但在30岁的时候突然转变,将接下来人生全部献给了战争和宗教。人称“保加利亚屠夫”。帝国和保加利亚的战争持续了34年,直到1014年皇帝大胜,俘虏了1.5万名俘虏。巴西尔下令每100个俘虏留下一个人刺瞎他一只眼睛,剩下的全部双眼刺瞎。让1个人带领99人回到故土。保加利亚国王看到此景此景当场中风,之后过世。之后在1021-1022年巴西尔的远征目标直指亚美尼亚的王公以及北方的伊比利亚和阿布哈兹,均大胜。1025年准备远征西西里时,巴西尔逝世,享年68岁,无子嗣。
巴西尔逝世后,皇位给了他的兄弟,君士坦丁。和巴西而不同,君士坦丁是个喜欢享乐的俗人。权利基本交给了宦官和宠臣。1028年,君士坦丁逝世。但他留下三个未婚的女儿。逝世前两天,皇帝招来了贵族罗曼努斯-阿尔吉斯,长谈之后就把长女佐伊嫁给他了。但佐伊自己本身就有极强的统治欲望,婚后6年其丈夫就过世了。已过天命之年的佐伊,在丈夫还没死的时候就定了新的配偶。据说是全君士坦丁堡最英俊的男人,28岁的米哈伊尔。虽然之前米哈伊尔还只是个侍从,但是一跃成为了皇帝。没想到的是米哈伊尔是为还不错的皇帝。可惜的事儿米哈伊尔罹患癫痫,在36岁过世了。
这时候佐伊又成了寡妇,并且准备把米哈伊尔同名的外甥收为养子,立为米哈伊尔五世。但这位米哈伊尔且忘恩负义,竟然想推翻女皇。人民是爱戴女皇的,经过起义反倒是推翻了这位篡位者。女皇下令逮捕了米哈伊尔并将其刺瞎。之后,62岁的女皇第三次成婚。不过第三次婚姻、共治都不顺利。等他俩过世后,马其顿王朝最后的血脉就剩下女皇的妹妹,塞奥多拉,一个此前大部分时间都在修道院中度过的女人。
因为是最后的血脉,而且也没有子嗣,历史给了这个王朝最后的尊重。1056年8月30日,塞奥多拉逝世。在弥留之际,把军务部长米哈伊尔收为养子兼继承人。至此,马其顿王朝,结束了。
马其顿王朝最后的继承人塞奥多拉在弥留之际指派的人选也只是权宜之计,米哈伊尔并不适合这个位置,他的年级也太大了而且德不配位。仅仅在位一年,就被东部的将军伊萨克·科穆宁替代。伊萨克的命运也不佳,仅仅在位一年就因为重病而逊位。皇位交给了同为卡帕多西亚贵族的君士坦丁·杜卡斯。杜卡斯在位时所做的就是削减财政,造成了帝国军队实力大减。1067年,杜卡斯逝世,由其14岁的儿子米哈伊尔继承皇位。
主少国疑,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皇后和罗曼努斯·戴奥真尼斯结婚,并将皇位交由新丈夫。罗曼努斯还是有一定建树的,不过在1071年初夏的曼兹科特战役中,帝国军队输给了突厥人,皇帝本人被俘虏。在交赎金之后皇帝被放过国,不过此时的皇权已经被小皇帝的叔叔抢夺。等罗曼努斯回国后就被刺瞎,但刑法执行的过重,几天后就死了。在罗曼努斯之后,帝国大乱。各种将军都想僭越称帝,小皇帝成年之后也是扶不上墙的的烂泥。直到1081年,一个人的出现才暂时缓解了帝国的情况,他就是阿莱克修斯·科穆宁。前面提到的,并重病逊位的科穆宁的侄子。
阿莱克修斯是一位符合通常意义上刻板印象的“拜占庭式”皇帝:道德低劣又擅长实干。再起之证的第十五年,一个重要的事件出现了,那就是十字军东征。关于十字军东征的起因、教宗乌尔班的事迹有大量的著作说明,不过这本书中只是简略的待过。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1095年,皇帝得知有西欧大军要去进行圣战远征。皇帝并没有对其进行赞赏、支持或者方向的阻碍,阿莱克修斯做的是“协商”,总之皇帝让十字军的领袖们同意将收复的土地交给拜占庭。十字军们同意了。1097年春节,十字军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正式进入突厥人控制的地区。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十字军确实取得了大量的战果。但是皇帝阿莱克修斯并没有积极地和十字军并肩作战,而且总在安全地区争取利益的最大化。最后导致十字军和拜占庭决裂。十字军的将士们不再为帝国的皇帝效命,他们创立了新的法兰克政权,建立了安克条、埃德萨、的黎波里等公国,以及最最重要的耶路撒冷王国。关于耶路撒冷王国的命运,还是推荐大家去看电影《天国王朝》。
此时对于拜占庭呢,虽然没有回太多的东方领土,但是有这些法兰克政权夹在自己和敌人的中间作为缓冲,帝国暂时获得一些安宁。1118年,阿莱克修斯的儿子,约翰二世继承了帝国。新皇帝在位期间,帝国相对安稳,没有发生叛乱。不过皇帝却在1143年因为打猎的时候发生事故而过世了,非常可惜。之后,由其子曼努埃尔继承皇位。和他父亲不一样,曼努埃尔把帝国的财政都用在了战争上。
1180年,曼努埃尔过世,科穆宁王朝的好运至此终结。本来应该传位皇帝13岁的儿子,但是皇帝的伪君子堂兄弟(安德罗尼库斯·科穆宁)竟然当了摄政王,并撺掇皇位。1183年,安德罗尼库斯杀死了自己的堂侄。篡权的皇帝德不配位,直到一个无辜的贵族被指控,但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和群众一起推翻了篡位者的皇权。这个人就是伊萨克·安格鲁斯。
然而,安格鲁斯王朝就是一笔糊涂账。伊萨克本人是个烂透的皇帝,最后被他的兄弟刺瞎然后扔进修道院。皇位就由伊萨克的兄弟阿莱克修斯·安格鲁斯继承。不过,瞎眼的皇帝还有个儿子跑出去了(这里要说一下,这个跑出去的儿子也叫阿莱克修斯,欧洲人的名字真的是一言难尽)。这个跑掉的皇子到了西边,找到了他的妻舅,新皇帝菲利普。之后的事儿,就是著名的“十字军打基督徒”那次远征。十字军不去夺回耶路撒冷,而且是接连攻击了基督徒的城市,并最终攻下了君士坦丁堡。真的是非常滑稽。
在城破之后,阿莱克修斯和他爸重新夺回了皇权。可这种胜利是建立在他们找外人攻击了自己的皇城!真的是可笑。民众自然不满这种可耻的行为,1204年1月暴乱发生,首领是阿莱克修斯·杜卡斯。暴乱中,瞎眼的老皇帝暴毙,引狼入室的皇子也被抓住后杀死。杜卡斯本想阻止十字军,并将其赶出皇城,但一切为时已晚。最后十字军血洗了君士坦丁堡,并将其劫掠一空。这座古城没有被伊斯兰人攻破,却被同样是基督徒的十字军血洗,这个宗教是真的相当滑稽且可笑。之后就是分赃时刻,帝国被肢解,弗兰德斯的鲍德温被推举为东帝国的皇帝。而在劫掠开始前逃跑的杜卡斯也被十字军抓住,从高耸的顶柱将其扔下摔死。至此,东帝国成了拉丁人的帝国。
最后一部分相当的乏味,就像是这个古老的帝国一样,绵长。在拉丁人占领君士坦丁堡之后,帝国就像是一个砍掉了头的节肢动物,还在用本能反抗。首都之外的领土又成了尼西亚帝国。而拉丁人东帝国,不过是西边诸国的傀儡,其皇帝只在和西边乞讨一些维持生计的东西。最后在1261年,拉丁人的帝国以屈辱的形式结束了,希腊人重新夺回了东帝国。
写到这里,我也感觉到了一种冗长的压力。再次复兴的东帝国虽然经历了一些好转,可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我就不在这里详细描述复兴之后诸位皇帝了,因为东面的土耳其人成长起来了,再之后就是非常非常著名的1453年。此时的拜占庭已经不能再算是一个帝国,它只是奥斯曼的一个附庸,除了一个宏伟首都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领土的附庸。
最后最后,1453年5月29号,拜占庭最后的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和这个悠久的帝国一起陨落了。
(本记录写于2024年9月10号凌晨)
评论区
共 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