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广,多口舌,连累自己命被捉
伯爷公,念唔通,凶宅机缘在手中
小胖子,胆不大,阴曹地府往里跨
1981年对我而言是影史上不算壮美但是很折腾的一年:西边是美国编剧为了争抢家庭录影带市场里自己应有的利润而进行的一场罢工(这也是之前我文章里的一个梗),东边是一群香港青年创作者开启的新浪潮运动:严浩、刘成汉、方育平、蔡继光、谭家明、黄志强、单慧珠、唐基明、张坚庭、黎大炜、于仁泰等等,这些当时电视界的毛头小子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态度进行电影实验,拍摄一些突破传统创作限制的电影。这个时期影人的代表作品,一般被提及比较多的是徐克的《蝶变》以及许鞍华的《疯劫》。
但是对我而言,新浪潮时期最具风格的代表作,是余允抗的《凶榜》。余允抗在行内二十余年,虽然参加过不少商业合作,甚至和很多业内大佬共事(刘镇伟,黎继明也参加了《凶榜》的制作)。但是由于他在九十年代退出影坛,所以留给大家的印象并没有那么深刻。尽管如此,他创作成熟时期的《山狗》《凶榜》《凶猫》仍然展现出当时的电影人在技术和创作题材本身的突破,其类似山姆佩金法的创作手段也给我带来了一连串的精神冲击,甚至也成为了不少人的童年阴影。
那么《凶榜》是如何展现余允抗当时可以左右新浪潮的创作功力的呢?
我痴迷于怀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的电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电影色调相对饱和明亮。但是余允抗几乎把我的这种美好印象全部打碎了,《凶榜》里虽然也是那样的亮色,但是确是极其的压抑和痛苦。
本片里的颜色经常是大红大绿,例如肥仔的小汽车和手术室暗房一样的深红。但是余允抗对光线的拿捏非常出色,他就连白天的阳光都处理的让人感觉十分寡淡,进而让电影里主角周围的世界呈现出一种正义力量缺失的氛围。
这一点在大口口喷黄泥大闹手术室的时候十分明显,整个过程只是他跳起来最后扑腾两下,但是由于过度饱满的红色和阴暗的光线,令其异常的骇人(好像这种暗光手术室也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本人并未查到相关资料,考证也就没了下文)。
恐怖片里用干冰制造气流的方式搞出阴气沉沉的烟雾,但是余允抗把光源直接放进了干冰烟雾里,而不是一般的排布,光线渗入烟雾之中让人感觉光线随着烟雾流动,更加的令人无所适从。
凶榜的吓人段落基本都是陷入式的,说是表面上的JUMP SCARE,实际在前面都有所铺垫。这就相当于给观众构建一个牢笼,让观众一点点的钻进去,最后突然把入口的门锁上,观众受到惊吓不是因为自己陷入了牢笼,而是因为牢笼里面毫无出路,还有那回荡的入口锁死的声音。
例如这段大师踩点却被来了个下马威的段落,大师前进之时正脸的光线打满,看着是一身正气,但是阴间之门一开,大师就被绿色的光束吞了个干净,之后就是光线从大师的头顶划过,瞬间就失了魂魄,观众也陷入了牢笼脱不出身,连大师这种电影中为数不多的正义力量都被如此玩弄,主角更难逃魔爪。
这种深入式的恐怖的高潮在于肥仔被杀的桥段(事实上我认为那是最好的一段):本来应该是正常的树木和道标,突然换成了冒着香火的墓碑,而且墓碑的密度逐渐加大,观众的心理压力瞬间倍增,到最后汽车升空最后被砸烂肥仔被杀的过程不留给观众,但是仅凭最后的惨状观众也会受到强烈的刺激,最后汽车的自焚甚至连最后一点希望也不留,就是要把这个牢笼封死。
新浪潮时期的导演往往注重技术,在故事上相对欠缺或者比较单薄。不过本片的监制是刘镇伟,编剧金炳兴,李登和张锦满也算是电视界老油条了。尽管故事呈现为单线,闹鬼源头以及投胎起源没有给出足够的段落说明,但是人物刻画的幅度够深,而且铺垫虽然简单但是足够成熟,使得本片在叙事上扳回一城。
例如这里王青的段落就很好的展现出大口口无遮拦,恃强凌弱的毛病。他踢狗的动作更是直接暗示他会对狗做出更过分的事情,这也与他做炖肉火锅对应。
主角阿强的角色是十分复杂的,他在社会里毫无竞争力可言,家里不够平等的夫妻话语权让他给予证明自己维持一个男人的自尊,而证明的过程又屡屡受挫,而从他经过命案死尸时偶然沾上鲜血开始,他的生活就变得愈发诡异。他尝试对生活展现出自己应有的掌控权,但是屡屡失控,一次次的失败让他最后犯下大错,选择了绝望的自我毁灭。
有人经常评价本片的厉鬼根本不讲道理,但是实际上这种丝毫不讲道理的超自然力量实际是以主角为代表的一类在底层挣扎却又搏不出出路的人的写照,尤其是她抹消阿强周围人生命的过程,更像是把他周围人改变维持生活轨迹的方式一一抹杀(大口象征蛮斗,詹叔象征妥协,肥仔象征逃避,小丁虽然段落较少,但是象征的实际是新一代的阿强)。这样的抹杀,就算是有大师这样的力量似乎在抗争。但是确实像香港当时的社会氛围:虽然看似明亮,但是实际上焦虑,奔忙,不留余地,不留出路。(这里实际不是过度解读,想想不久之后的新闻头条吧)
余允抗的电影向来不够光明,他的电影结局往往留白,却不像是留存希望。本片中阿强怒砍婴儿,但斧刃未落,只有阿强妻子的尖叫,谁也不会知道发生了什么。《山狗》里的结局,草草几段文字似乎算是了事了,但是片尾新的山狗又出现了。《凶猫》就更不用说了,王晶抓着铁丝网的嚎叫,似乎是宣告整部电影里斗争过程的彻底白费。而每当这种“还有一件事”的段落出现的时候,就会给你一个“剧终”。似乎善与恶在永远的缠斗,虽然没有给出结果,但是依旧不容乐观。尽管我可以接受这样的收尾甚至很欣赏,但这与麦当雄式的商业化基础的未完结局的回味不同,这就是让你闹心的,你也会因此窝心很久。
似乎是我关注的遗珠结局都是如此无奈,余允抗在新浪潮逝去之后的十几年都只是象征性的扑打一番,不像徐克,不像许鞍华,更不像远走美国的于仁泰。他的作品就算是明星轮流转,但是意思意思的成分似乎更多,不论从商业还是艺术上,余允抗都缺少了当时的动力,或许是他对影坛的发展太过失望(新浪潮跟新好莱坞主义一样,最后都成为了改良运动),他选择退出影坛下海经商。之后我见到他就是在经济版面上担任公司的董事(大概十几家),而他更近的新闻则是三年前他家宅被泼红油漆洒纸钱讨债,那个时候我在看他的《珠光宝气》。
他不退出影坛是不是更好?或者更消极的说,“为什么选中我?”
噗哧一下,还是笑了,电影里这个问题都没有答案,现实里,就算了吧。
《凶榜》片头的世纪影业是新浪潮的先锋队,不少新浪潮时期作品都出自于此,当时他担任世纪电影公司行政总裁;而在1983年至1998年,他更是自立门户,在余允抗电影制作有限公司担任首席行政总裁。类似的案例是麦当雄,而担任这种要职的原因,应该为了确保自己的独立创作不被践踏吧。
余允抗跟本片女主角余绮霞曾经有过一段感情,但是最后告吹,后来余绮霞遭遇车祸,再后来她罹患鼻咽癌去世,年仅36岁,她曾是电视节目台柱,港姐季军。
秦祥林虽然是琼瑶片和福星片的常客,但是他个人更喜欢参加其他类型片的尝试,但是很多都被片方拒绝了,参加福星片也是由于他太过抑郁朋友给他调整情绪。
王钟(本片里大口现实生活中的哥哥)在命案现场客串警官,他与本片里的郑则仕合作拍摄了邵氏时装戏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之作《冲锋车》,同样的,也是1981年。
本片拍摄地西营盘原址算是消失了,看这部片子也算是留个念想,另外,现实生活中的所谓闹鬼大厦以前对面是军营,也有一种“吃定了”的意思。
最后推荐两部书籍:石琪的《香港电影新浪潮》以及卓博棠的《香港新浪潮电影》,这两部书籍看完之后会对新浪潮时期产生更多的认识,希望读者受用。
评论区
共 2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