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香港娱乐工业的黄金时光里,有许氏的文武英杰。他们的才能主要集中于影视和演唱事业上,其中许冠文尤以许氏喜剧出名。许氏喜剧商业化创作的最高峰算是1988年的《鸡同鸭讲》,它讲述的是老派烧鸭店在新式炸鸡的冲击下二度奋起的故事。既然K.G.S.(Kick-ass Genre Specailst? )的节目提到了快餐,我也借着这个由头,回顾一下那块许氏喜剧独一无二的结晶,还有这场喜剧背后的接力。
本片导演高志森,经历的商业化创作数量庞大,而且相对比较成熟:《开心鬼》系列,《纵横四海》以及富贵各种吃饱了撑的逼人系列,不过也不光是喜剧,硬派的《龙在江湖》他也有所涉及,甚至黄霑的某不正经系列他也挑大梁。
但是相对而言,当时的香港来钱最快最好上手的肯定是喜剧,高志森也是走的这条路,自《开心鬼》开始,他就习惯对故事进行鱿鱼须式的处理:尽可能让主角和配角同步分担笑点,笑点配合故事支线主线,而且笑点互相呼应的原则进行创作。这样的话,喜剧时长短,但是爆点多,相对来说更能抓住观众。
本片当中尽管以许冠文扮演的老许为主要的搞笑担当,但是给其他角色都留下了足够的叙事空间,尤其是卢冠延扮演的狒狒和许冠英演的小伙计的支线可以说是相当精彩,也难怪《鸡同鸭讲》的海报主体留给了许氏兄弟。但是在这之外,故事又有了一层新的深意。
许冠文是社会系毕业,所以喜欢研究人。在邵氏拍《大军阀》时他就认为就算是拍军阀,但是这个人物不能是纸片人,是要有依据证明这个人是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最后的结果也相当不错,李翰祥很喜欢他对角色的深入挖掘)。
后来他与邵氏分道扬镳,自创许氏影业,更是延续创作,依靠心理学和社会学基础创作出了刻画小市民心理的许氏喜剧——说人话就是他创作的人物都有毛病,而且毛病大到影响生活,惹出乱子,这与单纯的喜剧夸张是有本质区别的。
例如本片中的主角老许,抠门已经成了毛病,要说老板给红包也算无可厚非,但是每个人就给十块还附送一个垃圾袋这就让人有苦说不出了。家里的大小电器坚决不换,为了上电视宣传愣是捡电视新闻报道的时候抢镜,让人可乐的同时让人更是无奈:因为这种人虽然夸张但是还真的可能存在,闹这么一出更不是不可能。
还有卢冠廷扮演的狒狒,在我上回说到的1982年的大事件之后,就一直有一批兼具恐慌和投机动机的移民风潮。狒狒就是其中的一个准移民,他实际留在许记烧鸭一直想偷师秘方然后移民,按照正常的人物关系来说尽管把话讲开会有很大阻力,但是由于他偷偷摸摸的性格,加上老许也是偷师出道,这个偷学秘方的过程愣是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本片中最出彩的反倒是许冠英演的小伙计:他庸庸碌碌,一事无成,想要享受更好的生活却苦无出路。“背叛”许记之后他本以为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失去了以往的大家庭,从他眼里的火坑跳进了真正的火坑。
尽管这部电影里许冠文对社会的批判没有那么过于用力,甚至向合家欢路线做了妥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对针对当时时事,把社会化的市井小民刻画的还是如此毒辣。观看之后笑的不但是他们,也是当时的港人本身,具有其独特的时代性。
许冠文在《鸡同鸭讲》之前创作过以厨师为题材的《铁板烧》,但是实际这次试水不算成功:小弟许冠杰翻墙去了新艺城,《最佳拍档》几乎是以碾压一切的气势连续三年完成了票房大捷。许氏喜剧的拍摄肯定不能像70年代一样走段子堆砌的老路,可是许冠文本身擅长演吝啬鬼,在《铁板烧》里更是要演自己的冷面笑匠,演许冠英的受气包,还要演许冠杰的爱情戏(说实话《鸡同鸭讲》里面张艾嘉和许冠文也get不到夫妻的点)。分身乏术的自然是那头都不能讨好,接下来的作品也是连连受挫。
所以这部《鸡同鸭讲》,许冠文必须完成这次创作观念的接力:将以往的短小品加入一个完整的故事里,适当加入一些夸张要素(“飞鸡”一幕是跟《最佳拍档》学的)。而且风格尽量合家欢一些。这对许冠文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另一方面则是影片里一个贯穿的“接力”主题:丹尼炸鸡的出现本质是代表新时代发展下外来文化和一部分先进概念的强烈冲击。许氏烧鸭尽管好吃,但是因为老许的性格缺陷,脏乱差破也是一并打包,被光鲜亮丽还大打文化牌的丹尼炸鸡一通连击,自然是被打的连连硬直。
而老许难以摆脱的作坊概念和岳母的成熟商业化模式也要完成接力,老许与岳母的矛盾根源,实际是商业思想的矛盾:新的时代,哪怕再好的作坊,如果没有良好的宣传,也是打不出去。但同样一个广告,岳母看到了良好的宣传方式,而老许则只看到了伤风败俗。老许对岳母入股资助的接受,本质是新老商业思路的融合。
许记烧鸭的内部接力则更加的明显:纵使小伙计鱿鱼丝跑到了“敌营”,可他心里想的还是老店,他出逃的初衷也是想出人头地而已。重回许记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入最新的职员管理模式,让许记员工服务质量升级;偷师的狒狒的本意也不是追求移民,而是堂堂正正的掌握烧鸭技艺,不然他也不会在传授秘方的时候一副武林绝学的风范。经营和制造的重任交给了职工,老许这位老师傅兼老板也在店铺经营上或许也是完成了一次接力。
不同概念在社会演化的过程中永远都要相互冲击,如同岩浆遇水,撞上了就是响烟冒气,必然闹出一番阵仗。但是不论新老,还是东西,都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真正的谁搞死谁本质就是一个伪命题,这种冲击的本质不是冲击本身,而是冲击的融合。新的不全拿来,老的不都扔掉,互相吸取,各留特色才是正道。
不幸的是这种接力的过程以一种不那么优雅的方式展现在了许冠文的电影事业里:先是许氏家族的抱团合作分崩离析,后来许冠文被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更是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现在的许冠文,尽管也有作品,但是毕竟没有那么耀眼了。
“以前吃的是手艺,现在吃的是文化,交流还是靠吃,可是,载体变了。”
P.S.:许冠文为了本电影专门学习制作烧鸭,片场也有烧鸭师傅。估计他做的烧鸭口感也不错。
P.S.S.:片中的扭屁股狂人由高启南扮演,高启南算是港片跟班常客了,《赌神》里他也是刘德华的跟班,然而年轻时候的高启南和谭咏麟经常是让我傻傻分不清楚。至于切烧鸭的叶荣祖,也是邵氏的大导演,《贼王》就是他的作品。
评论区
共 2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