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一切烦恼根源为对死亡的恐惧,人类的群体焦虑来源于资源的有限。本质上,困境与消亡密不可分。解决问题的两大前提:永生、资源无限与个人同时满足这两点。
唯一的变量为自杀。世上极少存在深思熟虑的自杀者,但难免有例外(加缪言)。不满十二岁的议员女儿芭洛玛就是例外的典型。她很聪明,自学日语,围棋好手,并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思考力。
哲学家不分年龄,芭洛玛是一位真理主义者。在面对一位高官混淆围棋发源地还坚持己见时,她却大胆纠正了对方的错误。正是这样一个家世显赫且聪慧的孩子,却希望在自己十二岁生日时自杀。她对于死亡的判断:
这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每个人都要经历,谁都无法推辞。
在丧葬仪式形成后,死亡就有了双重意义,一是个人意义——肉体的消亡,站在唯物主义者的立场,他及他的思想一并从物理世界消失;二是社会意义,人们意识到死亡会带来复杂的情绪,亲近的人悲伤更多,疏远的人会感到惋惜,至于一些利益主义者会感叹世界又少了一位利益制造者。用并不精确的说明,自杀行为是自杀者完全抛弃死亡社会意义后的行为。Ta不再为死亡的后果负责,ta只为自己负责。
因而,深思熟虑往往会让人意识到死亡的后果,如果不是对世界绝望,自杀念头就会以一种纯粹思考活动的形式出现。芭洛玛因为一场意外意识到了死亡的后果,因此,她获得了重生。
社会性死亡是现代词汇,以纯粹学术的立场考虑,在我看来,社会性死亡是一种死亡社会意义的展现。事例:一个名人因某行为遭受大量网暴,但他并不热衷于虚拟世界。因而,网暴(在未形成现实世界伤害前)并不能让他受伤,但他的父母、朋友与爱人均看到了网暴,他们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异样情绪,反而让他备受压力。这种体验是死亡之后的感受,但现在,活着的人也有能感受这种痛苦的机会。
从出生起,人便开始了向死而生的旅程。现代人会接触大量知识(无论真伪),并自以为全知,可当他们投身于社会活动时,却发现自己即便全知也无法摆脱固定的人生模式。少部分理性与会思考的人在年龄尚小的某个阶段幡然醒悟(多为高考后),自己的一生不过都是在推着巨石不停重复着爬向山顶,在没有空间之底与却有时间之顶的山坡中不停运动,直到迎来死亡的降临,但他们对此无能为力。我必须承认——那些意识不到的人身上时刻绑着安全气囊,能阻挡大部分来意义缺失导致的冲撞,但人们对于死亡的焦虑依旧不会减少,只是相比于思考者,他们无疑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可以选择在享乐与安稳中忽视意义。
无论是否意识到人生的真相,人都是人,必须、或不得已卷入社会洪流中。往回看,自己学生时代的规律生活是一种巨石。四定式:上课、下课、放学、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比西西弗更折磨的是,在此过程中,人们还要受到人际关系、原生家庭等因素的干扰,在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间不停怀疑,直至顺从一边。而工作,则是一种加大、加重的巨石,庞然大物,隐天蔽日。即便是最伟大的思考者也没有西西弗般的高尚,他们义无反顾地踏入了这条永不可改变的诅咒,也义无反顾地不停抱怨、失去动力、没有活力,变成一具活着的尸体,唯有哭泣才会让人意识到生命尚且存在。
死亡的另一属性便在此被活人所体会,除去必要的肉体的疼痛外(我并不认为死亡一瞬间的疼痛会比长时间因生活不规律导致的疼痛更折磨),死亡带来的消亡感同样长时间、有意识地折磨人们。因而,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孕育而生。前者视金钱为上帝,认为金钱可以消除绝大部分的烦恼,因而选择不惜一切代价顺从金钱。但这一逻辑的最大问题是,烦恼不是一个数量问题,而是一个体量问题。九十九张一块钱的面积远大于一张一百元的纸币,但一百元的价值却高于九十九张一块钱。很难保证一个穷人成为有钱人后他的烦恼因此减少,贫困不一定不快乐,而富有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要求,因而,富有与快乐常常化等号。相比而言,享乐主义就更加智慧,因为享乐主义从根本上肯定了人无法永生,不如趁年轻多享受。这与社会进步违背,因而它是错的,这是无法说服个人的。
对享乐主义最好的驳斥,是人们要意识到,青春与生命一样,无法永生,但与生命不同的是,青春过后人依旧尚有意识。倘若青春一味享乐,在时间中,必要会有一个阶段承受痛苦,例如女孩拿美貌作为青春享乐的基点,则当美貌消逝后,一无是处便成了这些女孩的社会标签。因而青春的享乐应该是克制的享乐。但享乐主义本身有一个巨大的漏洞,是建立在知识上的。一个反问:学习为什么不能是一种享乐?若求知欲是一种人的本能,学习理应与玩乐一样,是一种享受才对。
尼采如是说,重要的不是永恒的生命,而是永恒的活力。如何维系永恒的活力是一个值得考究的话题,西西弗是一种反抗,普罗米修斯拥有一种信仰,而现代人即惰于反抗,又没有信仰,那么,对于他们来说,活力又意味着什么?唯物主义者认为,活力作为一种精神属性,理应需要现实世界的反映。即放弃一些什么——相比于回馈,我更希望用放弃这个词,因为放弃这种不报目的性的舍弃更为高尚,但同时,当人们真正获得了平等的价值,他们是更慵懒?还是更有活力?
另一对矛盾就此出现:个人意义与社会进步,哪一个更有价值?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