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设计/个人原创/平面设计
人文社科/社会学
感想与攻略
其他创意领域/其他
原谅我这烂梗标题
社会学是什么?去掉任何具体语境、泛泛地谈,这显然是个深邃且拷打式的追问,一句教科书上“关于xx的科学或者学科”显然是难以招架。对于初读社会学理论的我来说,或许只好将其经由个人主观体验中介一下,将这个问...
从阈限空间开始,反思常识
即使在一座城市生长十余年,通过高考远行到另一座城市,我也并不相信“乡愁”这类说法。直到那次,在麦当劳里,我发现嘴里“巨无霸”汉堡的味道如此熟悉,熟悉得令我诧异、害怕。迥异于故乡的风声、湿度、建筑的风格...
在情绪不断放大、传染的漩涡中追求真相?不止于此
“诉诸情感与个人信念比陈述客观事实更有影响力”——2016年特朗普选举上台、英国脱欧公投,余波涟漪中“后真相”一词被普及开来,牛津词典将其评为“年度词汇”,似乎想宣告舆论底层规则改写。 有人用这个词剑...
“未来”成了我们的敌人?
9月4日《信条》作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2020年新片登陆院线,它的上映似乎附着某些特殊的价值——导演捍卫电影院这种公共观影形式的笃定,观众们对“大片”与“电影话题”未释放充分的讨论热情。这种情况下《信条...
视听语言,你来给我翻译翻译什么叫“节奏”!
我们经常能在电影评论中听到“节奏”这个词,它好像是某种“高端词汇”,说出口逼格就上一个档次。这其实是因为电影中的“节奏”这个概念较为抽象,有多重的界定角度,难以概括得直观具体。今天,我想借着以快节奏风...
一次对媒介偏见与遮蔽的反抗,这会是中文媒介环境转变的节点吗?
《后浪》这支短片,在五四青年节B站联合多家主流媒体全网发出,制造了强烈传播穿透力,可当它来到在土地上用双脚丈量生活的年轻人面前时,却遭到了很少见的如潮恶评。关于《后浪》的批判内容已经很多了,本篇文章想...
什么样的文本分析才能撕开*灰域*
自《极乐迪斯科》汉化以来,更多中国玩家在这款文本浩瀚、沉浸缓慢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展开冒险,一边探索一边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类型警探。制作组ZA/UM以大众文化产品中极为少见的立场声音和在藏于游戏深处的纤柔...
他仅用6个短篇开辟了这条道路,被世人尊为侦探推理小说的源头......
当我们寻着那些闪耀的名字,对现今流行小说题材的渊源进行追溯,无论是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还是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亦或是史蒂芬·金的恐怖故事......这些线索都会汇聚到一点——爱伦·坡。不仅如...
一份刁亦男导演关于这部电影的访谈回答汇编
看完《南方车站的聚会》,在被惊艳的同时也留给我了一些疑问和更深入理解电影的兴趣。我把目光指向了刁亦男导演,要是能向他提问该多好,于是我翻看了导演在戛纳、纽约电影节对这部电影的访谈,让我的疑问和兴趣都得...
这些风格都只是这座冰山的一角?聊聊这个绮丽、宏大的母题
“复古未来主义( Retrofuturism)这个词你熟吗?”不熟也没关系,维基百科中列出了与它有直接联系的电子游戏,其中一定有你“老相好”:《生化奇兵》、《羞辱》、《辐射》、《重返德军总部》、《合金...
这是一本预言书,是对信息洗礼的祈祷。
引言:作为威廉.吉布森的忠实读者,阅读《虚拟偶像爱朵露》(Idoru,1996)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过程。你会发现这位在“蔓生都会”三部曲中冷峻、悲观的大师,在这部小说中变得“温柔”、“可爱”。更重要的是...
“赛博朋克”概念中的模因论,正在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的头脑
引语:当提起赛博朋克这个词时,或许每个人在脑海中第一时间闪过的东西都不一样——“街道氤氲湿冷在霓虹灯下熙熙攘攘的场景” 、“‘高科技,低生活’的理念信条”、“沉溺虚拟世界最终幻灭的体验”、“配有《赛博...
2019-04-03
回到顶部
外观样式
建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