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闪电战理论对比大纵深理论的相同与不同
在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时,有一个话题总是被人所津津乐道、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那就是德军的闪电战和苏军的大纵深作战到底谁“更能打”。有人会说德军是输在了天气,输在了道路,输在了元首的干预或者其他...
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战争准备,是任何国家军事战略必不可少的基础。——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斯韦钦
苏联的军事理论家A.A.斯韦钦在1926年出版的《战略》一书中曾指出:“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战争准备,是任何国家军事战略必不可少的基础。”考虑到苏联诞生不久却拥有广袤的领土,通讯基础设施,技术实力和工业不...
“一个人的死是一个悲剧,那一百万红军的死亡难道就是个数字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是空前绝后的,但对于东线红军战士的描写早期却是千人一面甚至是一片空白。与西方国家描绘的更加强调个人的二战的影视和文学作品相比,苏联在这方面强调集体而鲜少有描绘红军战士“具体面貌...
红军的称职与无能之人(下)
之前我们说到了红军之中伟大的指挥员,他们用他们的胆略和智慧,伴随着无数战士的牺牲甚至是一起牺牲,缔造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但同样的,在指挥员中,也有无数不称职的指挥员。他们阻碍了红军的胜利,甚至有的还成为...
青山处处埋忠骨
战斗进入到10月,双方都大量向淞沪地区增兵。双方围绕薇藻浜和其他重点地域打成了拉锯战,伤亡惨重。 以廖磊的21集团军为例。 廖磊的部队从广西出发,徒步行军七天七夜终于在21日抵达上海,随即投入了进攻蕰...
十日围攻到血肉磨坊以及”西住军神“的诞生
很久没更新了,主要是之前在等待淞沪抗战纪念馆翻修之后的首次开馆。前几日抽空去了新馆一趟并新收集了一些资料和素材,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精心挑选一些和大家分享。 8月23日晨,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第11师团...
日军的政治和军事准备
从《八佰》开始聊聊这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的悲壮的战役 上一篇文章的评论区有人讨论国府对于淞沪会战的政治考虑如何。我也在文章提到日海军起初求援但没有得到首肯。按照我之前《泥足巨人》的习惯,我用一...
从《八佰》开始聊聊这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的悲壮的战役
前不久,命途多舛的《八佰》终于在院线上映,我也第一时间去观摩了这部充满争议的电影。 作为一个上海人,尤其是喜欢军事的宝山人,我对淞沪战役有很多思考。看完电影后我又重看了一遍上海纪实频道制作的四集纪录片...
红军的称职与无能之人(中)
首先给大家道个歉,这么久没更新了。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春节期间比平时更忙,本以为假期结束就能恢复正常,结果回了外地的同事都被隔离没法回来上班。不过现在终于有空继续更新了。 上期讲到了红军的“三驾马车”...
红军的称职与无能之人(上)
大清洗造成了大量指挥人员的流失,且大部分具有一战和国内战争时期的经验。但一战和国内战争的指挥经验对后来的战争形态,尤其是机械化战争和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借鉴作用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大清洗造成的问题和弊端之...
组织度断崖式的下跌与补救
大清洗导致军官职位的空缺,另一方面,红军扩充到近500万人也进一步导致军队中指战员的匮乏,尤其是基层指挥员。很多新战士只在地方上有过最基础的射击和军事训练基础,服役后没有人能进一步的训练和指挥他们,导...
大清洗在本就脆弱的指挥体系上又补了一脚油门
一.指挥与控制 苏联的指挥与控制机构分为三大部分:斯大林领导的联共(布)政治局,他们主要负责监督铁木辛哥元帅领导的国防人民委员部。而朱可夫大将领导的总参谋部负责起草和展开国防和动员计划。最后计划下发到...
上海|2016-08-04
回到顶部
外观样式
建议反馈